人生有许多遇见,在十月的秋日暖阳中,我在豫北名城新乡遇见了我人生的一场修行——“2023年河南省依托中原名师项目初中语文培训研修”。四天的研修培训,带给我的有感动,有震撼,有惭愧,还有佩服……它对我来说实在是一场灵魂的洗礼!
德行感人,初心笃定
幽默而爽快的王彩琴教授带来的《时光里的魂:以“德·行·思”涵养豫派名师》开启了我们的培训旅程,让我见识了一位“不忘初心,以德育人”的老教育工作者的一片丹心。
她以新乡人的身份从新乡的土特产谈起,谈到了自己的求学、工作、思考。王教授放弃在武汉留校任教的机会,回到新乡自己找工作,扎根家乡回报父老的行为让我极其感动,而更让我感动的是王教授几十年来不忘初心奉献教育的崇高精神!“初心笃定,心中有人”,王彩琴教授告诉我们“名师”也好,“明师”也罢,最终都要做个“人师”,要心怀学生立足课堂。王教授多年来足迹遍布河南大大小小的学校,为英语教育的发展倾心尽力,她且行且思,考虑着英语的学科教育,还思考着老师的状态、学校的发展、豫派名师的涵养,不亏是一个大家,站位高,眼光远!
看着台上王教授的激情满怀,听着王教授的谆谆教诲,自己曾经有过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想法一扫而光,灵魂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科技震撼,智慧引领
海本斋教授带来的《智慧课程构建智慧教育》让我倍感震撼!
海教授“有一天老师也可能被机器人所代替”的说法一下子吓住了我!他从柯洁和阿尔法狗的对弈谈起,谈到机器人完胜人类,谈到杭州亚运会虚拟火炬手点燃火炬,再谈到软件改作文比老师改的还要细致仔细,还有机器人做高考题完胜学霸的事实……真的是“在技术和数据的支持下,任何重复基于知识积累的教学都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工智能将带来新的工业革命,也将带来第四次教育的革命!大模型教育给教育带来了挑战:挑战我们的人才观,挑战我们的课程观,挑战我们的教学观,挑战教育的评价观!我们的课堂也在发生变化,翻转课堂应运而生。和传统课堂比较,翻转课堂下学生的成绩竟然比传统课堂要高很多,这让我震撼!微课录制、论文写作的智能化,创客的惊人创造力,这都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前景变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在这一个创新的社会,学生如果只会死学不懂创新,不懂电脑,那么将来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小地方的孩子和大城市的孩子坐在一起,因创新而拉开的差距会让他们难以交流。
有些工人只会在富士康流水线上按电池,他们早晚会被机器人所代替!而我们老师呢?如果不会微课录制,不会翻转课堂,不会利用资源,不会学习,跟不上时代发展,真的会有一天无岗可上呀!不信你看看那卖菜的老太太,如果他们不会用微信,菜都会卖不出去的呀!天啊,未来已来!
读书浸润,惭愧奋起
中原名师吕娟的讲座《作为语文老师的阅读》听完只有一个感受:惭愧!
吕老师一上来就开始调查我们的读书清单。说实话,我很是害怕,害怕吕老师抽到自己。近段时间我读书少之又少,原定的每天读多少页书的计划被抖音给占用的一秒不剩!
当吕老师罗列老师们的读书现状时,我又惭愧了,我觉得我就是最差的那一种,既是低层次的阅读也是假阅读:读书随心所欲!当吕老师再次提问“你们都看过哪些语文的核心期刊?有没有订一到两本核心期刊呀?”,我一下子就懵了:我都不知道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呀!别说订了,我见都没有见过呀!感兴趣的书我没有读,专业的书我也没有读!我属于专业阅读的哪一级?六级当中最低的那一级:一级。不看专业书籍,不订相关杂志,毫无理论知识。汗颜,汗颜,汗颜!“教师最大的‘丢脸’,首先是不爱读书,也不会读书。”李政涛这句话真是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吕老师所说的读书方法,所读的各种书目我竟然闻所未闻。吕老师坐高铁来回就读两本书,外出必然带着书,上下班的途中还听书,我呢,我把时间浪费在了发呆上,浪费在了手机上。这次过来学习,我一本书都没有带,怎不汗颜?
什么b站,什么国家数字图书馆,什么以书找书,这些自己从没接触过,更别说去运用了。中原名师之所以成为中原名师,一是因为人家的积极进取,二是因为人家的博览群书,三是因为人家的自律性超强。而我呢,安于现状几近躺平,遇事拖延缺乏自律,别人都开始读专业成长的书了,开始去做研究了,我却连感兴趣的书都不读,案头的书一扔就是半年,书柜里买来的书有些到现在都没拆封。唉,这就是差距!
不爱读书,就不爱教书;不会读书,就不会教书。欠债还债!今后我该严格要求自己了!静下心来读书,希望自己不只是一时热情,而能长期坚持下来,做到长长久久,不亏对“语文老师”这一称谓!
群英荟萃,满心佩服
这次的研修学习,让我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是“井底之蛙”。
说实话,学习研修之前,我觉得自己还算可以,在学校教学也好研修也罢,还算得上佼佼者。但这次的研修培训让我自足感再无分毫,我领略了什么是厉害。且不说做讲座的几位名师大家,单是一起培训学习的老师里边就卧虎藏龙,让人满心佩服!十月二十四日上午的“学员论坛”,各个名师工作室的代表齐聚一堂,分述“我的教育教学主张”。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说,这个题目太大了!我无从下手!还是听听别人的吧!“归真教育”、“抓好后进”、“成长陪伴”,一个一个听起来高大上说起来却扎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理念听得我如痴如醉:老师和学生一起写下水文,心理知识融入教学融入班级管理,以趣教学激发学生……原来大家都有自己的两把刷子,都在教研成长!
更让我佩服的是“中原名师”李慧香老师!这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名师用一场《例谈校本小课题教学研究》讲座让我对教学科研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它并非高不可攀,不是无从下手,我们普通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也能够轻轻松松搞科研。“什么是校本小课题教学研究;为什么开展校本小课题教学研究;怎样开展校本小课题教学研究”,李老师的讲座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步一步揭开小课题研究的神秘面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课题研究”,听听,多简单!“小课题研究就是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为了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使广大一线教师成为研究者,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教学研究”,这个解释一霎时让我感到了它的具体易行。
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有什么好处呢?它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学校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的发展。它不但是老师们评职称的需要,也是一个老师成长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高水平的教师不能只会教书,还要具有科研的能力,专业的引领。李老师的一番话一下子激起了我的雄心壮志:成长,科研,努力!这正应了那苏霍姆林斯基的那段话: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怎样进行小课题研究?李慧香老师告诉我们:第一,要发现问题,从中选题。第二,要分析原因,制定计划。第三,要实际行动,解决问题。第四,要梳理过程,总结经验。第五,要提炼成果,应用推广。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讲述的自己带班遇到难题,她以“演讲”为切入口进行小课题研究,把一个差班带成优班的过程。还有她研究“提问的不同方式”应用于教学的事例……这些案例的讲述,让我对“怎样选题、怎样研究、怎样推广”有了信心,选取一个点,深挖一口井,聚焦一问题,原来身边的事就是课题,日常生活就能研究!李慧香老师把一个让人觉得高大上难做难行的课题研究阐释的如此通俗易行,此中功底令人佩服!
几天的培训研修,我觉得我能学会些什么专业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的观念,让我对读书、对工作、对科研、对时代有了新的看法才最为重要。感动、震撼、惭愧、佩服之余,我更应该采众家之花,酿自己的蜜,读书吸纳,写作倾吐,向名家学习,提升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