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带着二宝来到门口小公园里转悠转悠消消食。小家伙照例让带上他的溜冰鞋,这样可以给大宝创设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
一到小公园,小家伙就迫不及待的穿上溜冰鞋。滑了一圈之后跑到我跟前邀请我陪他一起,边滑边还跟我解释到:妈妈你看,我在小路穿梭,遇到障碍物了赶紧闪躲,我都会保护好自己了呢……童音中炫耀之情溢于言表。
跟了一圈,我才赫然发现,更惊喜于我的孩子啥时候脚蹬溜冰鞋竟然溜得如此娴熟了?!
要知道穿溜冰鞋可是没人教他的,姐姐学习任务很重没工夫教,他爸我俩压根儿不会教不了。
所以这孩子是无师自通的!!
我这才真切的体会到孩子们的兴趣、探索能力,真的是他们快速学会一样东西、一种能力的最根本的动力。
这不就是《翻转式学习》中的核心理念吗?
一念至此,越发明白,教育确实是个永久的话题。
想想自己投身了一二十年的教育行业,自己已做了十几年的父母,在教育这个大阵营里即是施教者,又是受教者。
身在局中,很难超然物外。
哪怕有些看得到,也有相当部分无能为力。到底主观还是客观因素,又如何能分得清?
如今,后工业化时代已然来临,而我们的教育模式却仍停留在工业化时代的样子——时代所需,若想快速投入社会,亟待把学生培养成为工业社会服务的、驯良的标准化的产品。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经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儿子能快速熟练掌握溜冰鞋的技巧,主要是因为他爱、他想,来自于对这个世界的充足的好奇心点燃了他学溜冰鞋的激情,很快,几岁的孩子就能把溜冰鞋溜得“花儿一般”的娴熟。
刚开始担心他受伤,强硬要求他只能在家里客厅溜,摔得“狗啃泥”“仰八叉”都是家常便饭,做大人的听到那动静都难免倒抽一口冷气,小家伙儿反倒跟没事人一样迅速爬起,接着滑……
错误的事做得更好一点,那就叫作更错。
正确的事即使做错了也可以不断试错、不断尝试。
这孩子不就是在不断的试错中快速的掌握了一门新技巧吗?
果然,试错是难得的学习过程。
正因为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自己愿意去主动尝试。
一个孩子在三岁以前所学到的知识的信息量,相当于今后人生所学到的总和。
想想看又有几个孩子不会玩爸妈的智能手机(尤其是其中的游戏)呢,哪怕他并不认识字,就是在不断的尝试中,一切终将游刃有余。
反观我们的教育尤其是现代教育,时代要求模块化、机械化,需要培养“听话”的孩子——整齐划一更省事、更便捷嘛。相对应的,考试的方法也是机械化、简单化,他们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齐划一的教育尤其是评价单一的一张试卷定终身真的是在不断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这也是如今为什么要求素质化教育,“双减”政策快速落地背后的责任和担当。
《翻转式学习》这本书的理念确实超前又有点惊世骇俗,但细细咂摸却又极其精准。
比如:
①你向孩子解释这个世界解释得越多,孩子的大脑发育就会越快,孩子跟你的亲密关系也会越好。
②我们应该给他创造机会,让他去探索这个世界。
③学龄前最重要的原则,是要允许孩子犯错。因此这时候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好奇心和尊重,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尊重的关系。
④小学六年,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种自我激励和调节的结果。大学教育的学习是为了学习的快乐,而不是想着就业。
确实,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要想拓宽我们的认知边界,就必须不断的提高认知水平。
为人父母、为人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业,甚至说是一份“高危”职业也不为过,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手中掌握着未来十年乃至百年的社会走向。
多读点书,拓宽我们的教育认知边界,于家庭、于社会,都是善莫大焉,功德无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