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认知有边界吗?

作者: 杜仲闲谈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17:52 被阅读723次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的知识付费时代,大部分人都在谈认知,所谓的成长就是提高认知水平、拓宽认知边界,但认知有边界吗?如果有,那么我们认知的边界在哪里呢?

    认知真的是有边界的,今天我们来谈谈认知边界到底在哪里?

    第一个认知边界:禀赋效应

    所谓禀赋效应,就是人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估值更高。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三组学生一起做实验,关于杯子和巧克力的实验。

    第一组学生,先给他一个马克杯,并让他拥有一段时间,然后再告知他们可以用马克杯换巧克力,结果只有10%的学生选择换巧克力。

    我们理所当然会认为马克杯比巧克力值钱,但别着急,继续往下看另外两组学生的反应。

    第二组学生,先给他巧克力,并让他拥有一段时间,然后再告知有另外一个选择,可以用巧克力换马克杯,结果也只有10%的学生选择换马克杯。

    这里已经说明,跟马克杯和巧克力本身的价值无关,而是跟先后顺序有关了。

    第三组学生,告知学生可以任意选择马克杯和巧克力,结果选择马克杯和巧克力的学生数量相当。

    这个实验鲜明地告诉我们,一旦拥有了某种东西以后,你的思维就被这个东西给束缚住了。马太福音中有这么一句话,拥有就等于被拥有。一旦拥有了的某件东西,你以为你拥有了他,事实上你被它给束缚住了。

    第二个认知边界:锚定效应

    当有一个锚点的时候,我们的判断往往被它影响。即使你知道它是锚点,你也会出现调整不足的现象。

    丹尼尔·卡尼曼(以色列裔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问在联合国里非洲国家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卡尼曼在第一组被试的人员面前转了边上的一个转盘,显示了一个65的数字,仅仅是一个数字而已。而在第二组被试人员眼前,通过转盘展示了一个10的数字(都是做实验事先设定好的数字),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这个数字跟问题有关联。结果是令人震惊的,第一组的被试人员给出的答案是45%,第二组被试人员给出的答案是25%,竟然达到了将近2倍的差距,锚点效应对人锁定的程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有句话说,控制锚点的人,就控制了一切。比如在招聘的时候主动提出薪资的人,在谈判的时候第一个提出报价的人,在政治对决的时候,第一个提出提案的人等等。

    第三个认知边界:框架效应

    人们对本质相同但表述方式不同的问题,往往给出不同的答案。

    问题定义了答案,你回答任何问题其实都已经被问题给框住了。换句话说,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解决什么问题其实已经被问题本身给框住了,这也就是所谓的边界所在、我们的视野所在。

    卡尼曼做了一个实验,同一个问题同时对两组人进行测试(在李善友教授的思维课上,一组是现场的一千多人,另一组是混沌大学线上的四万多人)。

    线上组的问题和答案如下:

    某国政府面对一场传染病,死亡人数预计600人,有两种方案:
    方案A:确保有200人获救;
    方案B:1/3的概率所有人获救,2/3的概率没有人获救。
    你倾向于哪一个方案?A还是B?

    52%的人选择了方案A

    现场组的问题和答案如下:

    某国政府面对一场传染病,死亡人数预计600人,有两种方案:
    方案C:肯定有400人丧生;
    方案D:1/3的概率没有丧生,2/3的概率所有人丧生。
    你倾向于哪一个方案?C还是D?

    83%的人选择了方案D

    在卡尼曼的实验中,选择A和D的人都超过了80%。

    我们再仔细看一下两个题目的答案,其实方案A和方案C是一模一样的,方案B和方案D是一模一样的,只是表述的方式不同而已,用我们理性的思考来看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相庭径的选择呢?我们都被问题的框架所限定了,我们在作出选择的时候并不是理性分析,而是通过直觉喜好来做出的判断。第一组的方案中是获救人数的方案,也就是收益方案;第二组则是丧生人数的预估,属于损失方案,人们更喜欢收益而不是损失,导致了对于同样的方案不同的描述就得到了不同的结果,震惊吗?

    另外一个测试题:

    当你有1000美元可以投资,有以下两个选择的时候,会如何选?

    A:有100%的机会获得500美元
    B:有50%的机会获得1000美元

    C:有100%的机会损失500美元
    D:有50%的机会损失1000美元

    同样的答案不同的表述而已,AC是一样的,BD是一样的。但大多数人在不同的场景下都会选择A和D。人们做选择的时候,会更倾向于获利的时候选择保守,而在亏损的情况下选择冒进

    再一个案例:

    你有两支股票A和B,都是投入了1000美元,当前A账面上盈利200美元,B账面上损失100美元,由于急需900美元,你会选择卖哪支股票?

    大部分会选择卖掉A股票,而保留B股票。但理性分析知道A是在赚钱的,B是赔钱的,我们为什么保留了不好的股票而把好的卖掉呢?

    人生两大悲剧:当你赚钱的时候早早地落袋为安、当你亏钱的时候却TM以命相搏。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你觉得人们的认知是否有边界,你的认知是否有边界呢?

    如何突破认知边界?

    在上面讲到的三个认知边界案例中,如何才能突破呢?

    禀赋效应和锚定效应中要客观地来看待所拥有事物的价值,从而能做到理性分析和合理地估值。

    在框架效应中,则需要从规则制定者所限定的框架中跳出来,从窄框架突破到宽框架,什么是宽框架呢?我前面有一篇文章提到的证伪思维,则是突破框架效应的最直接的方法,从结论的反面去思考和论证,得出更全面的概率分析,从而将限定在框架的观点跳出来在全局来思考。

    更多关于证伪思维的内容请参考:查理芒格思维模型探寻之旅10-证伪思维

    注:以上认知边界相关案例和分析思路来自李善友教授在混沌大学的思维大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认知有边界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zk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