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在网上做个一个测试,内容记不大清楚了,结论却印象深刻。在我30岁出头的年纪,测试的结果是我的心理年龄已经达到60岁。
我曾经是一个极度悲观的现实主义者,对未来尚未发生的一切永远朝着坏的方向做出判断。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思维模式,现在想来究其根本应该是自卑的心理一直作祟。我不知道自己心理是自卑的,但其实它一直与我如影随行的共处了40多年。(也许在我小时候不这样,但谁又能判断它是从哪一天开始的呢?)
所以,我看世界,看未来都不会有个美好的设想,我对自己没有任何追求和向往,我对我的人生不作任何规划和行动。我按照父母和周围人的要求,一步步往前走的,日子竟这样不知不觉的划过了46年。
然后,我大部分担心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走到今天我回头一看,甚至过的比身边的大部分人更加生动和精彩。
所以,为什么要给自己的未来设置一个悲观的指标, 什么不能认认真真的过好现在每一天,做好现在所能做好的每一件事,你怎么会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
比如,我心血来潮的把每周二定为爱护身体日,我是不是把每周三定为惊喜创造日。在每周的这一天,我给自己创造一份小欢喜和小确幸,在每一周的这一天发掘自己的幸福和美好。
今天早上的冥想 , 我对自己内心进行了30句自我肯定的话语。以后的每一天,我也要以这样的肯定迎接新一美好的一天。
今天的惊喜是我通了想看的文章再次汲取了力量。以下是今天获取的内容:
一、关于APP的定义和关系
贩卖的是人的注意力。让人上瘾。
人的注意力是如何度过时间和时间的质量。
APP会产生四种功效:上瘾; 焦虑; 疲惫; 愚蠢
解法:关注恒长、运动与散步、置身于当下
二、快乐的来源
我们追求个人成长、思维认知升级、解密财富的秘密、向往神秘绚料的爱情
本质上就是让自己 快乐一点
多巴胺并不是让自己快乐,而是会产生更强烈的追求愉快乐的机制(渴望)
冥想是看见自己在想什么,只有彻底的接受自己,才有机会改变自己。
三点与多巴胺握手言和:
1、看见欲望
2、升级自我
3、选择性无聊
其中升级自我:
没有捷径可走的自我提升,是需要思考、整合,最终作出行动的。
咋一看,学习新的东西,认真读一篇经过作者思考过的文章,是一种需要高度投入,却在短期内收益不明显的感觉。
但世界上最懂得自我发展的人,恰恰是花了最多的时间在那种需要高度投入,短期内收益低,长期却可产生巨大收益的行动。
这些事情,在不理解的时候,做的不好,那就变成了自律。做的好,其实就变成了乐趣。
“如果要充分感受到自己活着,我们就必须要不断地学习”。
其中选择性无聊:
通过降低 低投入、高回报的娱乐活动,让自己更容易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