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64/1000#曾国藩:天下事都从勤与恒中来

#64/1000#曾国藩:天下事都从勤与恒中来

作者: 三少爷的见 | 来源:发表于2020-01-16 19:52 被阅读0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是第64/1000步。

    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柴静序

    老曾也是理学之徒,理学好以道德分善恶,但他说他看人并不以君子、小人为分,强调他的标准是“晓事”,也就是明白事理。

    “不晓事则挟私固谬,秉公亦谬;小人固谬,君子亦谬;乡愿固谬,狂狷亦谬。”

    他这话说得挺狠,有破瓜之快。

    我们做记者的,几年下来,有个变化,以前采访时,总觉得对面是好人坏人,现在觉得只有好事坏事,像老曾说的:“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则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则为君子;卯刻偏私晻暖,则为小人。

    有这样的立场,才能以事实与证据为准绳,不轻取人,不轻毁人,独立无惧,确乎不拔。

    他说:“故群誉群毁之所在,下走常穆然深念,不敢附和。”


    宏杰写曾国藩的笨,他确实不算天分多高明,但也是少年成名,雄心很大,这样的心志,往往难以耐住琐屑,做事不能精细如发。

    他转学朱子,“立乎其大者,若不辅以朱子‘铢积寸累’工夫,则下梢全无把握”。

    对朱子,胡适有过一个评价,说朱子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十五六岁时就研究禅学,中年以后才改邪归正。他说的改邪归正,是从追求灵光乍现的绝对智慧,转向“宁详毋略,宁近勿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的世俗学问。

    这就是胡适说的“有绝顶聪明而肯做笨功夫的人才有大成就”。

    他一辈子强调勤与恒。说天下事,无论什么,要做成样子,必须有两样,一是规模,二是精熟,两样都从勤与恒中来

    这两个字我小时候一听就要打瞌睡,上学后,天天都得抄类似的格言交作业,到后来,很多年都讨厌别人的道德教训,觉得头巾气重。

    因为在我当时的理解里,勤与恒无非是一种外界加之于身的教训,要磨掉一个人所有趣味的规范。

    后来才理解没有什么灵心一动、当下了悟的真理,甚至在艺术上,也是费里尼所说,“为了逾越常规,才需要严格的秩序”。

    这个秩序都从勤与恒中来。

    但我一开始看老曾给的通道,实在是觉得没劲。他说,过高的道理都近于娇或伪。所以要想勤与恒,就从两点做起,“不讥笑人,不晚起”,这两点真是平实得近于迂腐。

    他说,一辈子从这两句中受益良多,可去一切骄慢虚妄。这话谁都懂,觉得也不怎么高明,后来才觉得,他的厉害之处在于践行终身。

    学英文时,老师说过一句话:“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持久不断地忍耐。”当时大家笑。看老曾谈他运笔之道,才理解人的心性必须这样如磋如磨,像粗糙之米,再春则粗糠全去,三春、四春则精白绝伦。

    往年苦思力索,几于困心横虑,但胸中有字,手下无字。近岁在军,不甚思索,但每日笔不停挥,除写字及办公事外,尚写字一张,不甚间断,专从间架上用心,而笔意笔力,与之俱进,十年前胸中之字,今竟能达之腕下。

    我和宏杰两年间也常常以“恒”相勉,一起学这个学那个,想着能像老曾所说,朋友之间,互相箴规,彼此扶持,甚至开个专门的学习博客相互监督,一上来都很兴奋,恨不得大步往前,到现在相当一部分都放弃了,这个字是真难。难怪老曾说:“用功所以无恒者,皆助长之念害之也......此事万非疲软人所能胜,须是刚猛,用血战工夫,断不可弱。”

    没有这个,靠强烈的目的性,靠一时兴起,很快就放弃了。

    惭愧中理解老曾说的,决定成败的,不在高处,在平处;不在隆处,在污处。全看人能不能在棘手之处,耐得住烦。

    除此,无他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先迈出它100步。


    转载说明:本文为“三少爷的见”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4/1000#曾国藩:天下事都从勤与恒中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kx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