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事渐长,嘿嘿,记忆力像离地面越来越高的空气,渐渐稀薄。想象力也益发渺茫,简直快要“千山鸟飞绝”了。
有随时走神的习惯,一不小心就跌进脱离当下主题的幻界,觉醒之后,随手牵一张纸片,记录下当时,在之后的日子,偶尔会从一张进行数学演算的草稿纸上,计算机的教科书里,一本发黄的笔记本上,看过的书册里,发现一些只言片语,像撒落在草丛里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忽闪忽闪地扑面而来,不知何事萦怀抱。
常常是没头没尾,一两句,或一段话,令我重新拾到之后,会楞住片刻,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我为何如此感而言之?前缘若何,后果至哪?遂沿碎片的索引而去,循一段旧路,重新剪辑过往的快乐。
感谢这些碎片,感谢它们令我记忆的长途不至荒烟蔓草,不见来时路。
1,有的时候发现,翻山越岭,只为寻找身边最寻常的人和事。
法国诗人兰波曾说过,我想去很远的地方,去看看我自己。
2,五级大风天。人行在外界,如一只飞得没头没脑的纸鸢。
3,玉有微瑕,容易被人否定。
我不解,人尚且懂得用“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样的标语来宽宥自己的缺失,怎不能原谅玉呢?
——爱一块有瑕之玉,是爱它的本身。爱一个人,亦然。
“爱一个人就是在他的头衔、地位、学历、经历、善行、劣迹之外,看出真正的他不过是个孩子——好孩子或坏孩子——所以疼了他。”
4,写字有时是件伤元气的事。
5,陈丹燕说的,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单身的母亲,为了怕孩子的排斥,不敢再婚,以至于自己委屈一辈子地生活。其实这样做的女人,实在想得太过狭窄了。委屈一辈子的人,难得快乐,那幽愤该泻往何处,恐怕那孩子多多少少要承担的吧。反而再婚,做一个自信且快乐的母亲,能给孩子的一生带来诸多稳定的因素。这才是两全其美的奉献。
6,在图书馆看书。看见一位跛了一足的老人,头发已白透,约莫高于六十岁,踽踽从我身边艰难行过。林立的书架映成他的背景。其时心轰然一震, 然后似揪紧般。这“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理应赞叹、敬佩,可为何我心酸难持,眼有湿意呢?
7,有时看到一本好书,我会这样激动:需要把阅读的过程停顿下来,一边喃喃念叨:真是太好太好了!好到了泱泱辞海,竟找不到一个合体的词来形容;好到我舍不得再读下去,担心一不小心目光滑过了全部。美好的东西总是那样有限啊!
8,夜读《闲情偶记》,写笋,写莼,写蘑菇。肚子竟然很合时宜地咕咕叫起来。突然想,经常争论怎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其实可以这样简单:写食物的时候,令人顿生饥饿,写音乐的时候,让人如弦在耳,写美人的时候,令人心笙摇荡,写恐惧的时候,让人体验如生命的残酷。
9,这是我听过的最有趣的“投资和消费”论。穷人家生小孩,是消费:当他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得顺带打酱油,刚能稳当跑步爬坡的时候,就得上山放牛,下田务农。而一当成年,就得成婚生子,承担家族传宗接代的重任了,简直物尽所用,超值消费。富贵人家生小孩,是投资,而且是长线投资:学钢琴,学绘画,学外语,请家庭教师,上高等学校,投入大量的成本,在所不惜。只等之成年工作后,再享受其优雅高贵的回报:孝敬父母,共享天伦。
后来不觉得有趣了,生之沉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