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期中考试,本已经讲完了考试范围内的课文,但是去年期中考试出现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较阅读,评讲卷子的需要,今日一节课完成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
但是如今回顾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又一次犯了只注重理解不注重答案梳理的错误。但是细想之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原因,在于备课时不精细,没有去梳理,再深思,是因为我个人也不擅长答案的梳理。这是一个弊端,因为这会影响尖子生的培养。
故而,今后我要多做题了。通过做题找到答题规律,将理解与套路完美结合,课堂上注重素质与能力的融合,我和学生实现双赢。
理解上有些自得。
学生对苏轼已经很熟悉(之前利用一节课对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三人进行了吐槽大会——比比谁最惨),故而这次上课打破常规,先从词中描写苏轼的文字开始——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华发”和“早”这两个词得出苏轼此时处于中年,但一个“早”可知心有壮志,但是壮志难酬,人生失意。
接着引导学生再找除了这一句,还能找到苏轼自诉不得的句子吗?
找不到,不仅找不到,还看到雄浑壮阔之景。从这里切入豪放词。然后析景,切入上阙的理解。
接着疑问入手:三国里那么多英雄人物,为什么只写周瑜?
通过文字得出周瑜的年轻有为,英俊潇洒,文武双全,志得意满,生活幸福。得出结论:为了与自己做对比,同时也为“人生如梦”的释怀做铺垫,因为周瑜已在时间中“浪淘尽”了,故而,能够释然“一尊还酹江月”。
总之,这样的流程讲解还是第一次,以前都是按部就班从头到尾,这次直接从词中的苏轼入手,直接体悟旷达,学生状态还可以,基本上所有学生都能做到专注。
总之,一节课还在于文本解读,有自己所得,才能在课堂上有所输出,与学生共情。我要继续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