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霍光为黄帝后说——王莽的先声

霍光为黄帝后说——王莽的先声

作者: 已锁定 | 来源:发表于2024-01-24 07:34 被阅读0次

    霍光为黄帝后。此说玄机重重,前人论及者甚少,值得详考。说见《史记·三代世表》末所附禇少孙与张夫子的对话。原文甚长,节引直接述及此说的段落如次:

    (张夫子问:)“黄帝后世何王天下之久远邪?

    (褚少孙)曰:“《传》云天下之君王为万夫之黔首请赎民之命者帝,有福万世。黄帝是也。五政明则修礼义,因天时举兵征伐而利者王,有福千世。蜀王,黄帝后世也,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常来朝降,输献于汉,非以其先之有德,泽流后世邪?行道德岂可以忽乎哉!人君王者举而观之。汉大将军霍子孟名光者,亦黄帝后世也。……何以言之?古诸侯以国为姓。霍者,国名也。武王封弟叔处于霍,后世晋献公灭霍公,后世为庶民,往来居平阳。平阳在河东,河东晋地,分为卫国。以《诗》言之,亦可为周世。周起后稷,后稷无父而生。以三代世传言之,后稷有父名高辛;高辛,黄帝曾孙。《黄帝终始传》曰:‘汉兴百有余年,有人不短不长,出白燕之乡,持天下之政,时有婴儿主,却行车。’霍将军者,本居平阳白燕。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为臣言。岂不伟哉!”

    学界一般遵从《史记》注家张晏之说,认为禇少孙元成间为博士。今人则进一步考定他宣帝元康初入仕为郎,后迁侍郎,甘露间为博士,补《史记》于宣、元之际,具体在甘露至初元年间,初元末卒于博士。新说可从。或认为“霍光为黄帝后”一说是禇少孙所创,实误。少孙明言是其为郎时自方士处听说的。禇少孙听到的应限于霍光的姓氏来源与周王联系,以及为黄帝后世之说。西汉时期,百姓普遍得姓不久,改姓随意,绝大多数人根本不清楚自己姓氏的来历。讲清楚某个姓氏的渊源并不容易,因而发明一套关于霍姓起源的说辞也才意义非凡。前面大段引经据典的论述,应出自禇氏之胸臆或师传。

    依禇少孙生平,他听说“霍光黄帝后世”说最早不出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据《汉书·宣帝纪》霍光卒于地节二年(前68年)三月,霍氏集团覆灭于地节四年七月。因此,禇氏听闻此说乃在霍氏失势后自无疑问。此说之出现,当在霍氏掌权之时亦可推知。具体而言,更可能是霍光死后,霍禹、霍山之辈子嗣当政时出笼,目的在于为霍氏夺权制造舆论。是否为霍光授意编造,已难查证。如学者所论,若出自霍光,至少他并未循此采取公开行动。上引《史记·三代世表》禇少孙对话之前曾云:“舜、禹、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后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氾从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明确指出黄帝子孙“皆复立为天子”。依禇氏说法,商的祖先契与周的祖先后稷均受封于尧,所谓“尧知契、稷皆贤人,天之所生,故封之契七十里,后十余世至汤,王天下。尧知后稷子孙之后王也,故益封之百里,其后世且千岁,至文王而有天下”。这番说辞出自禇氏之口,实乃当时通行之认识。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史记》,其中三代以下至春秋战国的帝王、君主几乎无一例外均是黄帝的子孙或苗裔。此种氛围下,只要标榜“霍光为黄帝后世”,移鼎霍家之意就尽在不言中了。另,此说中尚无五德终始说的痕迹,看来宣帝朝杜撰此说时,五德终始说还没有成为一种论证朝代兴衰更迭的关键性理论,不然不会置之不理。不过,因霍氏集团迅速瓦解,此说成无根浮萍,难掀波澜。东汉初年虽还在流传,但影响时局无多。元帝即位后,朝野对于霍家的嫉恨当有所减弱。《汉书·霍光传》:成帝时复“为(霍)光置守冢百家,吏卒奉祠焉”。禇少孙敢于将对话附于《三代世表》之后并流行于世,应与朝廷对霍氏态度渐变有关。

    “霍光为黄帝后世”说无果而终,但也非水过无痕。依靠口耳以及禇少孙记述附益于《史记·三代世表》后辗转传抄,西汉后期流行于长安,对王莽编造自己的姓氏与身世来历恐怕提供不少启发。比较“霍光为黄帝后世”说与《汉书·元后传》所载王莽编造的《自本》,叙述模式上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

    霍氏家族执政时出现的“霍光为黄帝后世”说则述(编造?)霍氏先世来历,依托黄帝子孙得天下之观念制造夺权舆论,或许成为王莽神化其祖先的祖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霍光为黄帝后说——王莽的先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me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