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一起分享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第四章,今天我们分享本书的第五章——做家长应有的智慧,这一章让我们了解到父母对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
1、没有人可以代替父母
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叫做留守儿童,很多人都认为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爸爸妈妈去外地打工的农村小孩。不,不止是这些孩子,还有一批非传统认知的留守儿童,或许就在你我的身边。
每天忙于工作和各种应酬,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我们不以为然,甚至常常天不亮就离开家,深夜才回家,有些人一周可能都见不到孩子醒的时候,试问这样的孩子虽然生活在父母的身边,不也同样品尝着“留守儿童”的滋味吗?
伴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落地,二娃的到来打乱了原有的生活秩序,很多父母都觉得手忙脚乱,于是便把老大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照顾,那么这样是否对老大公平呢?
作者尹老师就告诉现在的年轻父母们,不要找任何理由不亲自带孩子,没有人可以替代父母的爱。
我在前面的内容里有提到过,孩子三岁前的安全感全部都来自于父母,尤其是母亲。幼童不明白妈妈和自己分开一个月后回来,妈妈依然爱自己的道理。幼小的孩子是靠每天能看到妈妈,陪在自己身边来理解妈妈的爱。
做母亲的都明白刚刚做母亲那会的鸡飞狗跳、手忙脚乱,产假过后还要上班,或许自家老公还是个甩手掌柜,但这也不能作为不亲自照顾孩子的理由。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在待遇不错的外企公司上班,经常需要加班,有时因为时差的原因,更是彻夜不归。他家儿子才一岁,正是语言萌芽期,大人诱导着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可奇怪的是,别的字都能发清楚了,就爸爸喊不明白,有时候催急了,孩子还会生气不理人,更是拒绝喊爸爸。家里人都没招了,就咨询了儿科医生,医生的意思是:这事很正常,孩子由于不能经常见到爸爸,所以无法把爸爸这个称呼和爸爸这个人联系在一起,所以很难喊出“爸爸”这两个字,让孩子的父亲参与到照顾孩子的日常中,多关爱孩子就好了。
每当成人利益与儿童利益发生冲突时,成人总是选择的主动者,是强势一方,孩子总是选择的被动方,是弱势方,所以做出牺牲和让步的总是孩子。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出去,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损害不会立即呈现,但孩子不会白白做出牺牲和让步,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在每当成人利益与儿童利益发生冲突时,成人总是选择的主动者,是强势一方,孩子总是选择的被动方,是弱势方,所以做出牺牲和让步的总是孩子。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出去,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损害不会立即呈现,但孩子不会白白做出牺牲和让步,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成为日后影响他生命质量的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好多麻烦。
事实上,孩子的需要很简单,就是一个幸福的家和爱他的爸爸妈妈。很多家长常常想给孩子攒很多钱,实际上钱再多也换不来孩子的快乐。
2、只有“军功章”
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自己做起,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必须具备应有的智慧。
在孩子做了家长觉得很棒的事情后,很多家长都会给予物质奖励,但是作者尹老师和大家不同,她没有给予物质奖励,而是设立了一个记功本,每次都给一朵小红花。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也会对学习好的小朋友奖励小红花。
为什么不要给物质奖励呢?因为物质奖励的作用不大,可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但不会持久,只有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动力。
除了物质奖励的区别外,尹老师特别强调,绝对不能给孩子建立记过本。很多家长用心良苦会在本子上一栏写着优点,一栏写着缺点,既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又要让孩子记住自己的缺点,但这样做显然不合适。
因为设立“记功本”是为了达到催化作用,使孩子从偶尔的良好表现中获得自信和快乐,使这偶然行为最后成为孩子的一种稳定行为。同理,把孩子的缺点也白纸黑字地写出来贴到墙上,不断地提示,也可以使这些行为稳定下来——本来想抛弃的坏东西,在这种刺激下很容易让孩子给自己定性,以为那些坏习惯是自己必然的行为。最后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孩子哪有那么多优点可以记啊,不给我惹祸就算好的了,给大家举个例子:你为了让孩子有一手好字,就让他每天练习字帖两张,但是孩子不好好练习,但好歹是写了,你就记录下“每天坚持练习”;要求写两张字帖,却只写了一张,你就记录下“虽然只写了一张字,但比昨天的字写得端正”。
只要你愿意发现,总能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总给孩子良性暗示和正面刺激。这样下来,孩子慢慢地就会获得成就感,把为张数而写字,改成为技能而练。当他不再和家长对抗,心里真正想要练一手好字时,他是不在乎多写一张纸还是少写一张的,而且认真写一张字帖的成绩会好于乱写十张纸。
3、棍棒底下出孝子
现在还有多少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言论呢?我想还是不少的。经常能听到我邻居家的儿子被训斥,妈妈训斥,爸爸动手,孩子哇哇哭。我跟邻居沟通过,为什么老打孩子,得到的答案就是不打不听话,记吃不记打。
打骂是教育中最坏的办法,这种野蛮的教育方式完全没有任何含金量,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
打骂孩子可能会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了巨大的隐患。经常挨打的孩子身心都会受到伤害,他从家长那里感受到的是屈辱,体会到的是自卑,学到的是粗暴,激起的是逆反。
在严厉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变得自卑、内向,缺少人际沟通能力和自我反思、自我管理能力。
其实对付小孩很简单,根本不用去打骂。每次的小冲突都是孩子的一个学习机会,家长耐心而真诚的去解决就等于解决了此后的一系列问题。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但不会让他们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但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却以儿童整体堕落和消极为代价。
切不可把暴力教育当作法宝,更不能养成习惯,一旦形成了,也不好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