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那些事儿摄影
从手机到相机——写给摄影初学者的操作手册

从手机到相机——写给摄影初学者的操作手册

作者: 青蛙杨 | 来源:发表于2017-08-12 21:04 被阅读511次

    01 写在前面

        这是一份写给摄影初学者操作手册。我希望能以最简洁的话语,说清楚如何操作手机、相机,拍出一张“合理”的照片。

        至于如何拍好一张照片,本文不会有,但用不了多久,我就会把这些年常用的技法整理出来,供各位看官参考。

    02 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

        摄影刚出现时,只是作为绘画的一个分支,早期的摄影作品往往会融入摄影师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后来,人们发现摄影不但可以用来表达情绪,还能用来记录各种社会现状,于是摄影就慢慢地从绘画中独立出来,并最终演化出了两个流派——绘画派和纪实派。

        为什么要说这些?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纪实派的摄影者(更可能什么流派都不算),所以我们应当以纪实派的“合理”来要求自己。

        那么,“合理”究竟是指什么呢?我认为是尽可能地还原现场,看见什么,就把它还原成什么样。也许这样不是最美的,但一定是合理的。

        还原一个真实场景需要做到什么?在我看来至少有这样四个因素:

        恰当的取景

        适当的曝光

        清晰的对焦

        真实的色彩

        概念讲完了,进入实操部分。

    03 手机摄影操作指南

        经常有人问我,手机摄影和相机摄影的差别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如果只想发发朋友圈,那么对于大多数场景画质差别不大;如果要大幅输出,比如打印大幅相片、作为杂志插图或者设置成屏保,那么还是需要一个相机的。除了画质外,另一个较大的不同点在于操控。有些场景手机很难拍出,比如星空、暗光、闪电、体育等等,当然了,手机的操作速度也比相机慢些,想想苹果和当年诺基亚的打字速度吧。

        虽说手机的画质和操控性都不如相机,但由于其便携性,以及在网络图片中的优秀表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就连我这种有好几台相机的人都经常会拿着手机拍照,轻啊!

        那手机摄影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我列了份操作步骤,诸位可以记下来,拍照前想一想,相信对提升拍照水平会有一定帮助。

    1)如果是大光比场景,开启HDR(适当的曝光)

        所谓HDR,是指高动态光照渲染照片。这个名词太专业了,举个例子就能说明白。你是否拍摄过逆光的人像?为了把人脸调亮,背景会变成死白一片对吧?这就是超出了动态范围。HDR的动态范围(最亮和最暗部分之间的差异)比一般的照片要大,如果开启HDR去拍摄同样一张照片,也许在人脸可见的情况下,背景也能保留一部分细节,而不是一片白花花。

        用一种简单却不专业的方法解释下HDR的原理。可以认为HDR是由三张或更多张曝光量不同的照片合成的,最暗的那张保留了亮部细节,最亮的那张保留了暗部细节,这样合成到一起后,是不是亮部和暗部都有充足的细节了呢?

        所以,当遇到光比特别大,又都想拍清楚的时候,果断开启HDR吧!

    2)取景要完整、简洁(恰当的取景)

        取景恰当,包含两个意思,一是主体要完整保留(尤其是人像不要断手断脚!),二是去除不必要的其他物体。什么是不必要的物体呢?就是既不能和主体产生联系,又不能和主体产生对比的物体。

        举个例子。登山途中我们经常会有这种感受,“哇,视野好开阔,我要把它拍下来!”回家一看,才发现照片里什么都有,草丛、树木、山峰、人流、白云、烟囱……于是怏怏地对朋友说,“你自己去一次就知道了,比照片上好看多了,我手机拍不出。”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一定。如果我们要展现山的巍峨,那么有近景(比如一个人,对比出山的高度)、有山峰(主体)、有白云(最好山峰能直插云霄)就够了。其他的东西都是不必要的,应该统统去掉。

        再举个例子。为什么拍妹子要用大光圈?因为大光圈能够把不相关的背景全部虚化掉,这样所有注意力都会集中在主体,也就是妹子身上了。

    3)对焦在主体上(清晰的对焦)

        曾经有个人,发了一组全部拍虚了的灯光给我求点评(称赞)。当初我不会说话,要多轻蔑有多轻蔑,然后他和我大吵了一架。结果这事被一位无聊的大师知道了,他看了看照片,“0分。”于是又吵了一架。并不是说所有拍虚了的东西都不好,只是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你睁开眼发现世界是模糊的,你会开心吗?

        扯回来,把对焦点选在拍摄主体上。如何选择对焦点?想拍哪里点哪里就好了。

    4)调整曝光补偿,体现主体合适的亮度(适当的曝光,开启HDR后无法调整曝光)

        在有些大光比场景中,我们不需要亮部和暗部都很清晰,所以用不着打开HDR。比如拍夕阳时,近处的建筑物只需要一个剪影即可,此时HDR就不合适了。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曝光补偿来使画面更暗,建筑死黑不要紧,只需要让拍摄主体太阳展现出黄昏应有的亮度就行了。

        曝光补偿的调整方法如下:先轻触屏幕选择对焦点,此时对焦点右侧会出现个小太阳,把小太阳往下拖就能压暗画面(曝光补偿为负),向上拖就能提亮画面(曝光补偿为正)。这个功能应该近两年出的大部分手机都具备,操作方式可能略有不同,各位可以自行一试。

    5)按快门

        比对一下之前说的“合理”四要素,我们已经调整了三个,为什么没有调整色彩呢?一般来说手机内置的自动白平衡完全够用了,即使自动跑偏了,后期调整一下也就好了。

        手机部分的操作指南就写到这里,下面我们进阶到相机部分。

    04 相机摄影操作指南

        相机操作指南主要指单反或微单,也可以是具备相似操作功能的高端卡片机。如果是傻瓜机的话,那操作方式参考手机就行了。

        与手机摄影一样,为了拍出一张“合理”的照片,我们要控制的依然是四要素。同样的,我也列了一份适用于相机的操作步骤。

    1)根据想拍的内容,更换合适的镜头(恰当的取景)

        如果拍月亮,那就用长焦;如果拍大景,那么换个广角;如果拍人像,那么搞个大光圈……关键在于知道自己拍什么,这不属于操作,今天不表。

    2)选择测光模式(适当的曝光,不用每次都调整)

        所谓的测光,是指相机测算出物体应该有多亮,然后相机就会根据这个标准进行自动曝光。至于相机会把哪个物体作为测算对象,这就是测光模式的事情了。

        测光模式主要有三种,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和评价测光。中央重点测光会对处于画面中心为基准进行还原,也就是说,如果画面中心偏暗,为了将画面中心还原到正常亮度,会让整个画面都变亮,反之亦然。点测光也是同样的道理,其测光对象是对焦点上的物体,假设我们的测光点选在雪上,那么为了将白雪的亮度控制在一般水平(灰色),那么会从总体上减少曝光量,压暗画面。评价测光则是对取景框中的所有区域的亮度取一个平均值

        中央重点测光个人认为没什么大的价值,据说是给初学者使用的,因为初学者喜欢把主体放在正中间;点测光适用于需要精确测光的物体,比如人脸等;评价测光则照顾到整个画面,风光用得偏多。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点测光,但目前好像评价测光比较流行,无所谓啦。对于测光模式,初学者不用太过在意,一般设置一个习惯的模式就行,不用经常改来改去。就算测出来不准,那么调节下曝光补偿就好了。

    3)选择曝光参数(适当的曝光)

        开始这一步之前先解释下进光量。进光量,说白了就是照片有多亮。如果希望照片亮一点,那么增加进光量;如果希望画面暗一点,那么减少进光量。影响进光量的因素有这样三个:光圈、快门、感光度ISO。光圈越大、快门越慢、ISO越高则进光量越大。三个名词都比较专业,我把它变成一个小故事以便理解。

        想象一下,我们身处一个密室之中,密室唯一的光源来自于墙上的一个小洞。现在我们手上有一张神奇的吸光纸,这张纸吸收的光能越多,我们就会拥有越多财富。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更多财富?有三种方法。第一,把墙上的小孔挖得更大些(加大光圈,特别注意,光圈越大F值越小)。第二种,增加吸光纸的吸光能力(提高感光度ISO)。第三种,等待更长的时间(减慢快门速度)。

        这样是不是容易理解多了?好,知道了这三者是什么意思后,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意义。

        光圈影响景深和画面质量。先谈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景深是什么?景深就是指照片中清晰的范围。举个例子,假设其他条件(焦距和对焦位置)相同的情况下,F2.8光圈的清晰范围是3-4米(离自己3-4米的物体是清晰的),那么比它小一档的F4的清晰范围应当比F2.8要深,可能是2.5米-5米。这下解释清楚了吗?所以拍人像一般用大光圈,把背景模糊掉;拍风景用小光圈,确保所有景物都是清晰的。光圈还会影响画质。每支镜头的最佳画质光圈都不太一样,这是由镜头制造工艺导致的,大部分镜头的F5.6-F11光圈成像质量都比较好,在没有其他需求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这个范围的光圈。

        快门意味着照片会不会“糊”。如果我用1秒的快门速度去拍奔跑中的苏炳添,会发生什么事?会出现一张糊了的照片,很可能从照片的左边框到右边框都会出现苏炳添的影子,因为1秒钟都够他跑10米了!那如果我用1秒的快门速度去拍一个静止的广告牌会发生什么?广告牌多半也会糊掉,因为虽然广告牌没动,但是我手抖啊。那怎样的快门速度才是安全的呢?在拍摄静物时,至少要保障快门速度快于焦距的倒数——如果用50mm的标准镜头拍照,那么快门速度应快于1/50秒。如果拍摄的是动态物体,就要一事一议了。

        感光度ISO比较简单,ISO越大,画质越差,记住就行。

        明白了光圈、快门、感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意义后,如果还困扰于如何选择曝光参数的话,我做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判断流程供参考。

        a.拍摄的是动态物体吗?是的话,选择快门优先或手动模式。

        b.拍摄的物体有特殊的光圈要求(背景虚化、全景清晰)吗?是的话,选择光圈优先或者手动模式。

        c.拍一张,是否画面中存在死黑或者死白(建议观看直方图)?是的话,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情况下调整曝光补偿,手动模式下调整快门速度/ISO

        d.现在曝光比较恰当了,检查下快门速度有低于安全速度吗?是的话,提高ISO(手动模式下还要加快快门速度)

        e.如果环境太暗,怎么调快门都不安全,或者ISO已经大于1600了(噪点非常明显),怎么办?请上三脚架。

        f.完成!

    4)选择合适的对焦模式(清晰的对焦)

        曝光调整到位后,再来调整对焦。

        对焦模式比较简单,大致分成三种——单次、连续追踪、手动。

        单次对焦指相机自动对焦一次后就固定下来了,适用于静物拍摄。

        连续追踪指对于对焦框中的物体不断自动对焦,适用于动态拍摄。

        手动对焦一般结合实时取景使用,是对焦准确性最高的方法(避免了机内自动对焦不准的问题,但也最慢),适用于暗光、风光等。由于焦点固定的特性,也常用于星轨、堆栈合成等拍摄中。

        由于不太拍体育和动物,一般我会选择单次对焦,上三脚架就用手动对焦。

    5)对焦点的选取

        这个没啥好说的了,看取景器里面,想对焦到哪儿就把对焦点选到哪儿。

    6)终于,按快门喽!

        发现了没,还是没有“真实的色彩”?自动就行啦,相机的自动白平衡比手机更好,大不了后期嘛。

    05 结语

        洋洋洒洒写了4000多字,啰嗦了些,但自认为可行性还是比较高的。对于这篇文章里挖的坑(比如直方图、曝光补偿等)深感抱歉,以后会尽可能补上的。

        晚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手机到相机——写给摄影初学者的操作手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nj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