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靠数学吃饭的人来说。可能我们觉得数学平时最有用的事情,大概就是买个菜算个帐,买个单有什么用吧。
而事实上,一个现代人如果能习惯性地用数学模型去思考问题的话,你可能会发现机会还是很多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算法可以帮助你决策!
这里有一个37%规则。
比如一个女青年,从18岁开始找对象,设定的目标是在40岁之前结婚,那么根据37%规则,她的两阶段分割点是26.1岁。
在数学家看来,这个女青年的最佳择偶策略是这样的。26.1岁之前是观察期,她应该只交往不结婚,但是必须要记住在交往的男生中间,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个。26.1岁之后是决策期,再结交新的对象,一旦遇到一个比那个人还好,或者和那个人差不多一样好的男人,就应该马上把他拿下,和他结婚。
当然具体到择偶的话,这个数学模型还可以更复杂一点。37%规则是假设你向谁求婚,那个人马上就会答应,主动权全在你手里。 但如果主动权不在你手里,你向人求婚,有被拒绝的可能性 ,那么分割点就不是37%了。
数学家计算,假设你每次被拒的可能性是50%,那我们就要把37%变成25%。也就说条件不好的人应该缩短观察期,仍然从18岁开始算的话,过了23.5岁之后你就赶紧开始发offer。看谁好就向谁求婚,他要是同意你就达成目标,他要是拒绝你就再看下一个。
还有一点,37%规则是在假设无法回头的条件下成立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在第一阶段错过一个人,他可能就和别人结婚了。可是如果你条件非常好,就算一开始错过了一个人,过了一段时间回去找他,他还有可能答应你的话,你的观察期就应该延长。
具体来说,数学家计算,假如在观察期内已经被你拒绝了的人,你回头他还有50%的可能性会同意,那么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把观察期从37%延长到61%。
条件好的就多等等,不要急于决定;条件差的就赶紧行动。数学家的计算结果,跟我们的常识还是符合的。
37%规则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规则和数字。更重要的是一个教训,与一个思想。
一个教训,把思路理性化,浪漫问题,也需要解决方案。
一个思想,我们要尽可能地想想什么时候可以运用到数学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