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出家学佛:出家后的再出家

论出家学佛:出家后的再出家

作者: 南山牧牛 | 来源:发表于2017-02-06 23:25 被阅读0次

出家后的再出家

佛陀在世时曾一再预言:后世出家佛弟子,将因贪着名闻利养,败坏教法,如狮子身中虫,食尽狮子肉。佛所制定的僧团轨则,因各种社会原因,在后世不能没有应机适时的变化。寺庙的家族化、产业化、商品化,僧尼乞食为生及不蓄金银、不营俗务之制的改变,国主、信众的布施恭敬,宗派的分立,世俗生活的诱惑,制造了不少名闻利养污染的尘埃,使寺院这块清净佛地也难以保持清净。一些因愤世嫉俗想在寺庙里找到一块清净的安身之地的青年,出家后不久即发现:寺庙并非理想中的净土,且不说旅游观光,男喧女杂,那些令人厌恶的世俗丑恶现象,如贪名逐利、明争暗斗、是非口舌、宗派门户、嫉妒轻慢等,在寺庙里也还是少不了,真是:出了父母的家,又进了寺院的家。这个烦恼家宅,真是不易摆脱啊!

实际上,僧尼毕竟多数凡夫,不清净之事,即佛世的僧团中,也非绝无仅有。教法愈衰,则寺院之家的系缚污染愈重。出家后又被寺院之家的名闻利养污染而丧失法身慧命的现象,宋元以来便已相当普遍。明莲池大师在《竹窗二笔》中曾说:

人初出家,虽志有大小,莫不具一段好心,久之,又为因缘名利所染,遂复营宫室,饰衣服,置田产,蓄徒众,多积金帛,勤作家缘,与俗无异。

到了晚近,这种现象更为习见。既贪名闻利养,则自然难以抵挡住现代生活方式的诱惑,身虽出了家,内心却暗暗羡墓在家人妻儿团聚、酒肉餍足、腰缠百万,乃至西服革履,教授头衔,学者风度。或者整天算计如何争做方丈、名僧,多收徒众,广交权贵,多得供养,将庙子修得多庄严,将山头垒得多高,用各种现代营销技术包装自己,推销自己。如此身出家而心在家,焉能放下一切,专心修学戒定慧,即使坐禅,也难伏心猿意马,即使学经,也如同融靴搔痒,自然会精神萎靡,常怀自卑感。即便成功,也是一身俗气,一派江湖作风。如此出家,良足悲叹!

古人早就指出;出了父母俗家,尚有个出寺院之家的大事在;身出了家,还有个心出家的大事在;出了父母、寺院的家,还有个出三界火宅的大事在;自己出三界火宅,还有率众生同证佛果的大事在。如莲池大师《竹窗随笔》所言:

与三界众生同出三界,而后名为大丈夫也。

慨叹:“出前之家易,出后之家难,予为此晓夜惶悚!”如何出前后一切家?唯有稳操僧尼正业,精进勤修戒定慧,不为任何世间之家的邪风所动,保持一个不住相的空灵心,念念常与般若相应。若非如此,则将永远被世间家宅所缚,宁有出期!

(原载《法音》1991年第10期)

摘自:≪佛法正道论 ≫陈兵教授

相关文章

  • 论出家学佛:出家后的再出家

    出家后的再出家 佛陀在世时曾一再预言:后世出家佛弟子,将因贪着名闻利养,败坏教法,如狮子身中虫,食尽狮子肉。佛所制...

  • 论出家学佛:出家之正业

    出家之正业 僧尼的正业,从释尊一生所说法及建立教团的活动来看,出家众的修学次第,应是先求得自身的解脱,再弘法劝化,...

  • 学佛必须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

    出家学佛修道确实要看命。你有出家的命,出家就会觉得很轻松,不会觉得是受苦;你没有出家的命,甚至没有学佛的命,学了佛...

  • 学佛就是出家吗?

    很多人认为学佛就是出家。其实学佛是不分在家出家的,真正的出家也不是去寺庙里剃了头发就是出家了,真正的出家是内心出家...

  • 学佛不是非要出家

    亲们今天我要告诉大家学佛与出家的意思:其实许多人误解了这两者的意思,认为出家当了和尚或尼姑你只要不杀生,吃素食,不...

  • 你知道“佛系青年”后,你了解过佛系全铝家具吗?

    最近一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文章更是刷爆了朋友圈。 但其实,此“出家”并非彼“出家”, 而是指一种“佛系”...

  • 《菩提树下成正觉》6

    1.出家,出的是染爱之家,烦恼之家。出家,有心出家和身出家,以及身心俱出家。所谓净土,不在山上,不在道场,而在当下...

  • 如何如法学佛

    如今学佛之人 在家女居士成就的最多 出家男僧反而成就的最少 可见学佛不一定要出家 有些人"身出家" 但"心还在家"...

  • 出生卑贱的十种原因

    1、不知恭敬父亲。 2、不知恭敬母亲。 3、不知恭敬出家学佛的人。 4、不知恭敬修行清净的人。 5、不恭敬老师、朋...

  • 修行在于心

    达摩祖师舍弃了一切荣华富贵,不贪恋,决心出家学佛,为何学佛?不像另一位佛弟子没有自发性的听从伽难大师的劝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出家学佛:出家后的再出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tp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