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感于身边几个亲朋遭受家暴的沉痛感悟
“我想离开, 因为孩子,只能忍受!说起来肉眼都在抖!”
“眼里流出了血,叫不出来 ,一次次被拳脚相加,第二天还得装笑。”
“天底下有无私的父母,也有极端自私的父母,他们从不把媳妇当做自己家里人,比对待外人还要残忍,夹在儿子和媳妇中间,为老不尊,把善良当破抹布撕得粉碎,唯恐家里能太平,使诈、挑拨无所不能。那个老不死的,天怎么还不早收了她。”
“我和家里早睡下了,半夜突然睁眼发现我家婆婆像鬼魂一样站在当地狠狠地瞪着一双眼睛,我吓得大叫起来。”
“我几乎是一夜熬白了头,连说话的力气都带着哭腔。”
…………
这样哀痛的泣哭和控诉似乎在看似太平的世界里绝迹了,但是一些血泪的日常以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掩盖在各种伪装之下,还有很多女人在暗夜难眠,哭碎了自己的心。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立志去施行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了。他在《论语.雍也》中有一段话这样说: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意思是说:“一个人能够很好地生存是因为他品行正直,而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生存却不正直,这种情况很少,在孔子看来那也是因为他侥幸地躲过了灾难。”
所以“务善策者无恶事。”心怀仁念行事之人,必能远离恶行。
品行映照的是我们的灵魂,一个人如果品行修炼不好就会感到灵魂不安,而且容易犯下错误。即使是一次微不足道的错误行为,也会给以后的生活带来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种不良记录终将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一个人的不良行为也会使整个社会为之付出代价。
一个人的名誉、能力要想得到社会公众长久的认同,必须持续地在每一件事上都为自己的态度负责。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你种下什么种子,将来必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因果定律。
在生活中往往有些恶人自始自终都不认为自己在作恶,而且为一次又一次侥幸躲过灾难而沾沾自喜。他们把品行的修炼当作是在开玩笑,肆意妄为地作践自己也作践别人,整个三观混乱,一有规范约束他们,就极力地逃避,把自己种下的恶果甩锅给别人,让那些善良的人们为其承担可怕的后果。
我们在完善自己德行的同时,也在经受着来自别人恶劣行为对我们的影响,深恶痛绝有之,抗争有之,无能为力有之,有时候我们希望用我们的善行去感化一颗狼子野心,但是这等于把自己的热情投入了冰水,把赤心煎入油锅,没有任何结果,反而是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浑身难受。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当一个恶人不断地作恶,迟早会把自己作为人的福分和幸运折损殆尽,除了一声长叹,我们又能怎么样。
我们有很坚定的信念,用善行之壶去浇灭恶行,这首先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约束,再其次才是善行可能去浇灭别人的恶念,这同样是有条件的,是那个做恶的人能有良知的觉醒,从内心感受到善行光辉的照耀,自己愿意因此而有所变化,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自己恶的有道理,别人为其付出理所当然,有恶念的时候没有一点惭羞之色,而是还觉得不够狠,不满足,那这样的心是没有办法去感化的,等待他们的只有最后的审判,多行不义必自毙,恶只能由恶来报。
人的幽魅黑暗的品性,在现实的世界中总是隐藏的很深,它一开始也许以华丽的外衣做着严密的包裹,在外人看来那始终是一个正人君子的做派,反身过来,在不能掩盖其恶劣的人面前,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可怕的毫无人性的爆发,家暴中的男人难道不是这样藏在家庭和谐这个外表下面的深深的作恶吗,他们抓住女人的弱点,把孩子作为砝码,在一再失衡的天平上不断地给以女人最残酷的折磨。
如果不幸你直接或间接遇到过这样的恶行,一定要有自己的态度,一要学会保护自己,二要相信正义的力量,社会的公德良俗,必要时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惩治恶人。家是个温暖的地方,如果冰冻已有三尺,那是该考虑打碎它了。
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阳光明媚,气象和谐,菩萨保佑,安康福随,还在泣哭悲痛的姐妹,愿世界能温柔待你,你已经站在晨光和祥云的照耀和包围之中……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