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孔子的一生是成功的。从三个方面来看,个人思想,政治理想和教育成就。
首先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孔子的一生,他贵族出身,从小就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他20多岁时,就想走仕途,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问题,经常进行思考,因为鲁国内乱,孔子所主张的仁政因为社会原因不能实现,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最后因为患病而死。
第一,他在个人思想方面,孔子的主要思想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身修养方针。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
孔子“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仁爱百姓,反对暴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只以自己的家人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都有所依靠,天下太平,人人都能讲诚信,有礼有节。
从思想方面给现在的我们打下了基础,使我们中国文化和思想方面有了提升。
第二,在政治思想方面,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的治国之道。就是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打破了贵族和百姓间原有的一条界限。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
在政治思想方面虽然没有思想但是与个人思想方面结合起来就是现在我们要追求的完美社会。
第三,在教育成就方面,重视教育,发展私学,注重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为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开启方向。对学习态度多侧面的阐述,
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贵贱。开启了平民教育,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他提出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以沿用至今。他编写的《诗》、《书》、《礼》、《乐》、《春秋》、《周易》、《大学》、《中庸》被誉为《六经》。
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教育奠定了基础。
他的一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认为他的一生是成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