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工作竞争越来越大,如果再不继续学习下去,迟早被90、95后淘汰掉”
“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大爆炸,知道可以学习知识的渠道很多,也知道学习前沿知识很重要,但是就是不知道要怎么学啊?”
“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是每天,都给自己定了好多目标,21天坚持打卡阅读,3个月掌握一门技能...”
“为了督促自己和更好的吸取知识,我报了这个课程那个课程,到头来,课程没上好,反倒自己搞焦虑..”
近日,和朋友吃饭聊天、群里伙伴们讨论,都听到这样的声音,自己感同身受,相信读文的你也是一样。知识大爆炸时代,“学习”是终身的话题,这点没错,但是,可否想过,为什么要去学习呢? 正如奔跑,你不知目标没有目的就胡乱没有任何方向地去跑,即使速度很快,那又如何?终点都没找到!
| 每个人的[咸鸭蛋]大脑
在大脑认知科学中,有个很有趣的比喻,每个人的大脑认知就像个“咸鸭蛋”,有两层,表面层就是蛋白,就是了解掌握的技能、方法,比如学一门语言,学会煮菜烹饪,学会驾驶汽车...而内层蛋黄,则是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通俗点理解,其实就是看待问题处理事物的价值角度。而往往是因为认知方式的不同造就了成功者与平庸者。
而不断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从技能、方法中寻找出事物的规律,找寻“临界知识”,认其一而知全观,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价值。
| 学习的方式选择
当然,现今学习的渠道和途径多之又多,根据自己的时间、接受能力、急迫性等去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尤为重要。
在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中提到,知识的学习有4种途径,总结来说分别是人、渠、事、书;
获取知识4类型途径* 人:人脉,认识行业的大神,与牛人交谈学习,这种称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学习
* 渠:不同的资讯渠道,比如现在的公众号、自媒体平台、互联网mooc课堂
* 事:自己从事的工作,负责的项目,跟进的案子等等
* 书:书籍、知识体系下的各类书籍
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知识接受程度,以及专注度的考量,我个人是倾向于从书籍阅读中来获取知识,虽然获取知识的时间程度相对低,但是知识的系统性高、全面。
| 在可以利用的时间力,以自己理解的程度去学习
这是小六神在洋葱阅读课里面提到的他对阅读的定义理解。我也很是赞同。而阅读这件事本身,脱不了干系的主体,分别就是人、读物以及输出。
阅读的定义在后面的原创分享文章—“”阅读系列“”中,将一 一从上面的三个主体出发,去聊聊主体下‘阅读’的这些事儿。
关于人这个主体:如何读?怎么读?读书有什么好方法?不同的书籍都可以使用哪些读书方法?有没有一些有趣的方法解决读书时的枯燥?
关于读物:怎样去选择书本呢?书单可以去哪里找呢?
关于输出:为什么要输出?输出有哪些方法?
...等等...还有好多好多的想分享,与其说分享,还不如说共同探讨呢~
在这里卖个关子哈,如果你也对阅读感兴趣,或者你在阅读过程中迷茫着、有疑惑,也或者想寻找阅读爱好者组队,共同学习对抗惰性,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岛书摊。
在小岛里,没有别人,只有你,书还有故事~同时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