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小三治抑郁?

作者: 金桐书页 | 来源:发表于2016-11-17 15:59 被阅读14次

    作者:廖之坤

    一天,上海有个人患抑郁症自杀了,北京两个不相干的人聊起这件事,其中一个人语出惊人:“抑郁症其实很好治,找个小三治抑郁!”这个人的话掷地有声,恰好被从旁边经过的我听到,我顿时有一种智商和情商全都被碾压的感觉,也由此对一个词有了更深的体会——无知者无畏。

    抛开道德评价不说,小三无非是满足人啪啪啪的性需求,虽然性能给人带来快乐,但这种快乐根本无法解除抑郁症患者的痛苦。实际上,要说能够给人带来快乐,这世上恐怕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与海洛因相比了。西方有人研究,海洛因给人带来的快乐是性高潮的一千倍,但这种快乐是虚幻的,最终会让吸食者跌下万丈深渊。

    还有一点就是,小三在给你带来快乐的同时,还会给你带来无尽的烦恼。林语堂说,要想一天不得安宁,你可以请客;要想一年不得安宁,你可以修房子;要想一生不得安宁,你可以娶小老婆。

    当然,也不能否认奇迹的出现,如果患抑郁症的人找了个小三,而这个小三恰好是一名心理医生,还正好精通认知疗法,那么,我可能就要举白旗投降了。但在投降认输之前,我也必须据理力争:不是小三,而是认知疗法治好了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最大的症结是感受不到快乐,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那些在别人看来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他却一点幸福感都没有。对此,你也可以说他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比如崔永元在央视名满天下,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他却感到抑郁。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这样呢?

    因为他们的认知系统出现了问题。

    注意,这种认知不是识数的智商(很多患抑郁症的人都是高智商),而是指他们对自己的感受失去了支配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心灵的麻木。

    心灵是什么呢?

    心灵存在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模糊地带,其领域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肉体,而是想象力。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说:“许多所谓的心理疾病,无非就是想象力缺失的外在表现,而心理治疗就是引导想象力回归的过程。”

    心灵的运转不是靠逻辑和推理,而是靠感受、感觉和想象力。对于一个患抑郁症的人来说,你不能给他摆事实讲道理,说:“你看,你有房有车还有钱,妻子漂亮又贤惠,儿子还考上了名牌大学,你应该感到幸福才对呀!”虽然你说的都是事实,但他的感受也是真实的,他就是感受不到快乐,就是幸福不起来。这种情形就像是一个色盲,你说这块布是红色的,他始终看见的只是一团灰。

    所以,抑郁症的病根不在外面,而在内心,是对情感的认知出现了问题。

    虽然,抑郁症的病因还不清楚,但是童年教育对一个人的情感认知无疑具有重大的影响。例如,心灵原本对爱的感受和认知是温暖的,柔和的,如春风细雨一般,但是,如果父母在对女儿呵斥打骂之后,却告诉女儿:“打是亲骂是爱”,而且这种事情在童年时经常发生,那么女儿的认知系统就会出现紊乱——她不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恨——长大成人之后,她就很可能找一个具有家暴倾向的丈夫,因为在她错误的情感认知系统里,那狂风暴雨似的打骂就是爱。

    对于认知疗法,人们最熟悉的可能是这句话:“生活中只有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的90%则取决于你对事情的反应态度。”

    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认知这个“牛鼻子”拉正了,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不过,改变认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种改变不是在思维的层面,而是要深入心灵,但不管这条路有多么艰难,你都必须努力向前,恰如《托马斯福音》所说:“将内心呈现出来,你将获得拯救,如若不然,你将被摧毁。”

    作者作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唯水:作者脑洞开得够大:+1::+1::+1:

      本文标题:找个小三治抑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wd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