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笔友,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今天早晨翻看手机时,在梦的衣裳文友群里,偶然看到一个叫陈德生的文友,分享了一篇发布在新长江文学公众号上的散文,标题《小先生其人其事(一)》作者陈德生。以前在群里好像没看到过这个名字。
随即打开文章从头到尾看了,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与已经闻名的大作家,庞余亮小先生对文学的情怀以及他们之间友谊之约。从作者的简介来看,陈德生兴化人,曾出过一本诗集,一本诗文合集,2014年创办金马教育,打造“金马作文”品牌。
翻看了群里上面的记录,陈德生老师是本星期四,群主范老师刚邀请过来的,当天同时还邀请了许佳荣老师。
当我在群里,第一眼看到陈德生这个名字时,即刻让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一位笔友陈德生,兴化刘陆人。八十年代戴南区文化站,发行了一本油印的《泥土香》杂志,我们都有诗作在《泥土香》上发表过,然后就成了笔友,书信来往大概两三年,当时我在戴南区五金厂上班。
陈德生比我年长四岁学历也比我高,在我的眼里他就是一位老师学长,书信往来基本上就是谈论一些写作方面的事情,那时候我们都喜欢写诗,有时互相交换一些诗作看,记得陈徳生老师有一首诗中有两句:“忧郁的天空,飘洒着拂拂洋洋的细雨……”,青春迷茫的时期,觉得这两句诗特别有意境,所以一直记得。有时我的一些稚嫩的诗作,我会叫他帮我斧正,他常常向我传授️些写诗技巧。曾有一封信中陈老师的一句话:“我们首先要先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困难”。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我总会想起陈老师的这句话。
记得陈老师当年还来过戴南一次,好像是一个深秋,在戴南老街一个招待所里,我们见过面。我是一个腼腆的人,那天下班我叫好友红林,陪我去招待所跟陈老师见面的,陈老师中等个子大概1.7米左右,五官精致,一款潇洒发型,可以将头发甩起来,非常健谈,好友比我大两岁,都是好友跟他对话多。
再后来可能因为各自忙于家庭生计,就断了联系……
(二)
据上次在梦的衣裳文友群里,看到陈德生老师,已有十多天了。
今天中午我一篇拙作《喜欢旗袍》,在古镇周庄公众号发表,午后没事就把这篇文章转发朋友圈,还转发了几个群包括《梦的衣裳文友群》。
看了一会手机准备午休,看到通迅录有人加我,一看陈徳生,我想一定是那个多年前的笔友吧,有点小激动随即前往验证,验证好,我正在编辑消息准备发给他,“陈老师,你好!上次看到你也没好意思加你怕打扰你”。还没编辑好,他已发消息过来,“终于找到你了”,我又到梦的衣裳群里看了一下,他已在群里向我打招呼,分明是他看到我转发的文章了,看到了我的名字,因为我在那个群里是没用实名。
多年不见的笔友重逢相当高兴,我们聊得很多聊得很开心,聊了各自这些年的情况,多是他问我的多,因为上次在梦的衣裳文友群里,我已顺藤摸瓜从他发表文章的新长江文学公众号,看过他一些文章,以及他十天的朋友圈,对他的情况也知道个大概。
其实上次看到他,我真的是没好意思加他好友,我这个当年的文学爱好者,早已被生活的柴米油盐代替,诗和远方已换作了两件小棉袄。直到前年堂弟介锋,把我拉进了兰姐的《阿紫文学沙龙群》,才重拾旧笔学写写随笔,总是不见长进,自感惭愧,哪好意思去打扰老笔友。
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地向前,笔友,一个远去的词儿,今天又让我们重新拾起,两个阔别三十多年的笔友在文友群里重逢,以后我们又将以新的文友身份重续前缘,共叙不老的文学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