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整个一生是由导航系统来展开,导航系统由你的心来校准。
如果你从小一直被冷落,被忽视,过程中你体会到了悲伤,痛苦。
这时,你已经成年了,在某个环境中,大家一直都在与能讲会说的老师交流。你也想靠近,因为曾经被忽视过,那种感觉一冒出来,曾经的痛就开始启动保护模式了。它说:主人,你不要去,万一人家不理你,你多难受啊,还是老实待着吧,最起码这样子你不会难受,保持原样。~这些头脑里面加工飞快闪过,你的行动也停止在那里。
老师提问,你与某个同学一样的回答了问题,可老师看到了她,且在众人面前夸赞了她。这时你的小心脏就会有感觉了。曾经的感受又出来了,它说:怎么样,你回答对了,都没看到你。你就是那个容易被忽视的人,你太平庸了,没有惊艳四座的实力,就别说话。
在那个当下,理性脑还在工作,还是压制了不舒服的感受,继续带着感受融合环境,但融合度与参与度会降低,还会产生很多不甘心。
回到一个人的时候,再回顾那个场景,情绪就会掉下来了,童年的那种被忽视,视你不存在的感觉又出来,可能经过你多年的校正,版本已经变化了很多,但资格感的缺失还是会像一堵屏障,让你踌躇不前。
这些情绪它就是一条绳子,来回撕扯你的痛苦。
无觉知的时候,会陷入纠正他人的欲望里。或许会对老师产生评判,或许会对同学产生评判,觉得他们有很多不应该,如果她们改变一下方式,这一切就顺溜起来了。
或许还会对自己产生评判,如果自己再多做一点,或许就不会再遇到童年回忆里的场景与感觉。
这一切都是的行为层面的调整。而真正情绪的绳子里,里面在扯你的信念。
当你有这些信念的时候,不要跑来问别人:我怎么办?
因为每一个信念,都是你选择把路障放在这里。
继续去筛查你的信念,让自己往后退几步,问自己这是真的吗?这个信念是什么时候有的,为何我坚定不移的相信那是真的?在那个当下,这个信念曾经保护过你。在这个当下,你还有其它选择吗?
你看到了曾经的情绪,你愿意去抱抱那个时候的自己吗?因为那个曾经,你已经做到的最好的了。现在,你是愿意继续原来的模式,还是愿意重新选择?如果你害怕,可以慢一点,只需要看到曾经的情绪,背后牵扯着多少的信念,让这些信念见光,不用在背后藏起来,只要出来被看见了,就会有觉知的跟过去的信念拉开距离。那当下出来的感受就是当下事件的,你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性与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