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候,绕不开这些沉重的话题。
记得N年前夏天,大概中考结束没一周,刚放假。一刚视频在微信群里炸了,毕竟是身边真实发生的事。一个穿蓝色校服的女生,上到小区高层16楼,一跃跳下,应声落地,血溅而亡。
视频为对面楼内所拍,有些模糊、有些颤抖,但仍然能看清一个瘦弱扎马尾的女孩,穿着蓝首相间的校服,如一只乌般坠下,看见她落地的那一瞬,抽搐几下后,一动也不动了。
当时看到,真的内心一紧,疼痛袭来。
立即就有知情人暴料,孩子为xx家的丫头,不到16岁,九年级学生,刚中考完,去学校领成绩单,没有考好,可能还有什么别的事,老师批评她了,回到家里,她妈又训着这个孩子。
她就趁大人们没注意,自己上到了楼顶(她家住7楼 ),就发生了刚才的一幕。她妈知道后,一惊憋了过去,哭都来不及,怎么着也晚了。前一分钟还是活蹦乱跳的生命,后一分钟说没就没有了。
我记得当时看到很多留言,胆小的家长会说 “哎呀,吓得我都不敢骂自家孩子啦,考啥样算啥样吧” “太惨了, 太可惜了” 也有大致雷同的感慨 “ 现在孩子玻璃心,太脆弱了,太自私了,一不顺心就走极端” “ 说不得,自尊心太强了。 ” “这父母该伤心死了,真难当呀” 家长们一下子惺惺相惜感动身受各自的压力。
我记得身边主任恨恨说道 “这样的孩子就是命不长,生来讨父母亲债的,不是这几年讨,就是过几年, 早死早了吧。” 他有两个宝贝千金,也不知刺激到他哪根神经。
却没有一个人提“抑制症” 的,是不是孩子已经心理脆弱了,被老师觉察,被妈妈发现端倪,可以规避风险,防患于未然。
这只是一个中考的进入青春期的少女。生活的压力对她来说还未曾真正体验。
生活压力最大最狠的应该是成年人,“ 上有老下有小 ”是大多人现状,所以“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悄无声息的。” “负重前行”,很多时舍弃了理想, 既便是还有理想,也像张洁的小说 “沉重的翅膀” ,想飞却也困难。
之所以这么感慨,是心又被戳了一下,今天中午吃饭时,突然听到曾经熟悉的某医生,昨晚竟在医院割腕自杀了,一个五十刚出头的男人,想起他脑海浮起那张不苛言笑、有些阴郁的脸。
不管怎么说,人至中年,业务上那也是佼佼者,仕途不顺当一个好医生也挺不错呀,竟然选择这么决绝的死法,一刀割不成,再加一刀, 有多疼有多绝望。不得而知。
听说前阵子说累了,想从单位出来,旁人只当说笑话,到底什么才是压到生欲的最后一根稻草,没人能知道,真像已随逝者安息。
你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他也许觉得一死百了得到解脱,没人能感同身受地真正理解对方的痛苦和绝望,选择不了生,选择死也是勇气。
这一年,对于“”抑制症” , 有了艰难的全新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因为它阻挡在你的面前,成了2020年绕不过去的羁绊,看到女儿日渐消瘦不再活力的状态,内心的焦灼和心疼是无法言喻的。
倒空杯子,重新温补这一课,理解一切异常,克服自己本来就有的焦灼、执拗,尽力地轻松家的氛围,无论怎样,一起去淌,现在,能渐渐看到可喜的改变,我期望她不知不觉地好起来。
活在当下,活好当下,生活甩给你的,永远有探寻的乐趣。
2021--1 月 17 日 ( 风铃手记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