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与“行”的关系,陈忠实先生感慨颇深:“人生的许多道理,要亲身经历之后,才能自然地醒悟;没有亲身经历的时候,别人再说,总觉得蒙着一层纸。”诚然,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唯有让“道理”与“经历”的马车并驾齐驱,我们才得以堪破行之有效、知之有依的妙法,书就真我的锦绣华章。
“知”是“行”的基础,更是“行”的前提。在亲身经历前,我们应当先认真听听他人所言的道理。譬如人之欲远行,必先上高楼、知前路,然后可往;如若不知,虽有欲行之心,其将何之?且看金溪方仲永,虽有“行”之能,“指物作诗立就”,然不学不知,竟是沦落个“泯然众人”的结局;反观唐太宗李世民,常知常思“隋氏灭亡之事”,以隋亡的历史教训鞭策其行,终于成就一代明君。孔子云:“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如是我言,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我们应当站在有经验者的肩膀上,以“道理”放眼更远的天地。唯先求教致知,则理无不尽;理无不尽,自然守无不固;守无不固,方能行稳致远。
“行”是“知”的重点,更是“知”的关键。在听闻道理之后,我们也要将自身投入火热的实践中去。以身证道、以力行道,经过实践反复锻打的道理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神兵利器。为人最要务实,知一理则行一理,知一事则行一事,自然理与事相安,无虚泛不切之患。昔日赵括纸上谈兵,大败长平,自是重“道理”、轻“经历”之恶果;而在治羌胡之策上,曹公身实学之,故有远见,“吾预知当尔,非圣也,但更事多耳”。司马光点明:“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诚如此言,稳坐高谈万里,不如趻踔一程。我们应当以“经历”审视所知,以“经历”淬炼所知,从而证明和发展所知。学问不贵空谈,而贵实行;实文、实行、实体、实用,方为天下造实绩。
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唯有做到知行合一,将道理与经历熔铸于身,方能超越两者,撕破那“一层纸”,真正走出自己的道路,收获别具一格的理解和感悟。放眼彼时,商鞅熔法家之理与自我观察于一炉,大胆走出变法新路,秦国由此强盛;揆诸当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体,以时代为用,开创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篇章。王阳明指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正确的知行观,正是慎始善终,是念头一动便借“知”端正方向、以“行”力保正确,更是格物致知、躬行实践,从而取得好的结果。“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秉心塞渊,知行合一,如是得悟至理,方证大道
张栻有言:“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以“知”生其明,以“行”穷其理,由此才可戳破那“一层纸”,切近真理。且借知行之双翼,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