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抱怨,孩子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或感到无助的时候表现特别不好。
所谓的表现不好之一,就是哭鼻子。
我的小孙女很乖,就是不开心的时候哭起来很大声,让人听起来很烦,恨不得把她关到门外哭个够。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努力压抑住心头的怒火,走到旁边去做其他的事情,等她哭声小点了,我再去和她理论——“为什么哭?”
哭的理由,无非就是索要玩具不成,要零食没有达到要求,见人家有什么就要什么,或者大人做自己的事情,没有搭理她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她哭的理由。
孩子哭啼最着急的是大人。婴幼儿时期哭,是孩子向身边人的一种表达方式,述说自己的不适。尿了,拉粑粑了,出汗,口渴等等,大人或许会理解,耐心地去哄她。
到了4岁上幼儿园以后,家长的认知里就是“孩子哭,就是软弱的表现,好孩子,乖孩子是不会哭鼻子的。”
金伯莉.布雷恩在《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说:幼儿哭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大人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找朋友聊一聊,或者痛哭一场,心里就会觉得很轻松。
可是幼儿的表达能力有限,说不出自己的感受,只能用哭鼻子来宣泄一下。
所以,布雷恩说:哭泣是很健康、很正常的行为。
换言之就是,即使你认为他哭泣的理由是毫无意义的,也请不要盲目地打断他,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给予他足够的爱和支持就可以了。
哭啼,不是因为软弱和没有自制力,而是正常情感的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