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分享:《一个人最后的清单》

读书分享:《一个人最后的清单》

作者: 粒雪NEVE | 来源:发表于2018-07-14 18:07 被阅读0次

首先上这本书的出版信息。这是豆瓣截图:

读书分享:《一个人最后的清单》

虽然我自己读的是电子版本。这是我在“微信读书”APP上偶然见到的一本小书,真的很小:看纸质版的信息,只有180页。大概最多两小时可以阅完一遍。

豆瓣看上去分并不算高,但我个人是一口气读完的,而且深为感动。本来以为这是一本普普通通的心灵鸡汤,最后发现,内容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读完有很多心得,很多感慨,也有对我个人的价值观产生冲击的地方,后面我会逐一讲述。

下面先简要叙述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提一下这本书的书名,中文叫《一个人的最后清单》,其实不算特别准确。它的英文挺长,名字叫:《The Priority List: A Teacher’s Final Quest to Discover Life’s Greatest Lessons》,用中文解释是:《人生优先清单:一位老师探求生命最伟大课程的终极之旅》。所以,这并不是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写下的,如遗产清单那样的东西,而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事项的清单,是从人生一开始就应该备就的清单。

这本书的作者名叫大卫-蒙纳许,是一个“保有许多人在进入“现实世界”后立即丧失的理想主义”的青年,他大学毕业后在美国迈阿密州一所高中“珊瑚礁中学”的英文课老师。他极其热爱自己的事业,并以热情开朗的性格、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对学生真诚的关注而赢得了无数学生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他发展出一个“人生事项优先清单”的点子,就是罗列出能套用在每个人生活上的字词清单(例如:荣誉、爱、财富、力量、事业、尊重等等),一开始是用于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不同的人物特征,后来成为他对每个班的学生都必做的一件事:请学生自由排列这些词,拟出自己的优先清单,并在白板上写出来给同学们看。按书中的说法“这项简单的活动让学生窥见自己的内心,有助于他们彼此认同,培养同理心。“于是文学课演生出一堂生命课程,不仅得到学生的喜欢,而且很多学生从此将这张清单珍藏一生,并且真的按照清单演绎了自己的人生。

2006年的时候,教学事业正在巅峰状态的大卫突然被诊出脑瘤,经过开颅手术治疗、一系列的化疗放疗,他克服种种困难,又在教师岗位上坚持了近七年,最后因为左手失去知觉、视力也严重损毁而不得不离开讲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化疗之后,作者坐下来,也写出了自己的人生优先清单,发现自己写下的第一要务是友谊,随后是教育、独立、尊重,而婚姻和爱并没有出现在清单里,由此他真正发现并接纳了自己在婚姻上出现的问题,他与妻子早几年就已经渐行渐远。然而此后他仍然把剩余的全部生命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决定来一次全国旅行,走遍全美去拜访他曾经的学生,而目的是“我当了多年的老师了,现在我要当一回学生”——去探寻、学习生命的意义。他背起行囊,戴着墨镜,拄着拐仗,独自一人搭乘公交、长途巴士、顺风车、火车、飞机,花了101天的时间,旅行了8000多英里(差不多13000公里),走了31个城市,会见了自己的75位学生。他的学生在不同的地点接待了他,或者赶很远的路去与他会面,也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表达了对老师的爱与感恩。这些真实的、充满情感的反馈令作者十分欣慰,因为他发现自己确实真实地改变了世界。

这段旅行发生在2012年冬到2013年春。作者在2014年11月20日去世,时年41岁。

本书值得一提的还有它独特的结构:在作者自叙故事的每一个章节后面,都有一段学生的反馈文字,讲述对老师的理解、感受、感激和怀念。而中文版似乎有一个特别的设计,就是这两大块内容之间的分割线十分独特,是一句话:“趁还来得及,去跟最爱的人说你爱他(她)。”

于是,读完整本书的同时,你会把这句话反复遇见几十次:

趁还来得及,去跟最爱的人说你爱他(她)。

大卫宣布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在活着的时候,就听到了学生们说爱他。而书里的这句话也仿佛如微风一般,一直在耳边叮呤:

趁还来得及,去跟最爱的人说你爱他(她)。


以下是我阅读本书的收获与心得:

1.  一个人从事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会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和高度;

作者在书里有很大部分内容在谈自己的教书经历,教书心得,他付出的热忱,他获得的喜悦。这与我最近阅读《财富自由之路》获得的理解,是高度切合的:为什么人应当从一开始,就应当尽一切努力选择自己热爱的工作。因为只有深爱,你才会在为之辛劳时,视之为享受;在收获时,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2. 对生与死的高度感悟:在真切地体验并接纳了生命的价值后,人会不再太多地顾惜时间的长短,而能最终达成与生命、与疾病、与死亡的高度和解。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作者凭借真切的感受,借助一句名言说:今天,我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他说:

“希望我在此分享的经验和心得,能提醒大家生命的可贵。如今我的时日不多了,我从没有比现在更感激生命。”

还有一段,似乎触及了我们当下特别关注的“财富自由”的问题,也值得为大家读一下,在本书的第26章:

我在旅途中常常思考金钱的议题。在我觉得自己生活富足的那些时期,从来都与财务状况无关。除了购买此行的装备,我甚至想不起上次是什么时候买新东西。现在,我很满足地知道即使用全世界的金钱和我交换,我都不会割舍在这趟旅途中与我的死刑对峙的机会,一分一秒都不行。

这一段也与我最近在细读《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的时候得出的感悟是一致的:其实,无论何时,永远应当首先关注自由,而不是财富(金钱)。李笑来讲的,其实也是一整套的积极心理学,是洗脑把自己洗成一个独立、自由、有主见、学习能力强、与世界有强链接的人——然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你想要的,上天都能给你。不要说金钱,连死亡都战胜不了你。

其实作者在第24章也叙述到,他还带领过有关财富的课堂练习,并引用梭罗在《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抒发了自由的重要性和价值:

我无论如何不会逼别人依循我的生活方式去生活。毕竟,说不定别人尚未熟悉我的生活方式,我就找到了其他生活方式。此外,我认为世界上不一样的人越多越好,但我希望每一个人都非常谨慎地追寻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踏上他父亲或母亲或邻居走过的路。年轻人或许会从事建造、种植、出海的行当,只要别阻碍他去做自己亲口说想做的事就好。我们的聪明才智只不过是一个精准的点,一如水手或逃亡的奴隶时时注意的北极星,但那足以成为我们终生的指引。我们或许不能在可估算的区间内抵达港口,但我们将维持在真航向之上。”

【这一段偏长,在分享中略提,未朗读内容。】

3.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有两点值得关注:

a. 从这本书里,可以约略窥见美国的中学教育与中国传统教学的不同。在作者教的大学预科班英文课程(大概相当于中国高三的语文课?)里,反复看到英文老师的教学内容,是大量引导阅读文学书籍(莎士比亚、凯鲁亚克……),从传统到现代内容都有,并且主要任务是刺激学生的思考与书写(写论文);

b. 从作者与学生的相处中,可以看出,一位优秀的中学老师还必须具有高度的心理学素养,能够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心理动态(甚至同性恋倾向这样的隐秘烦恼),并以恰当的方式与其沟通,正确引导。书里通过大量来自学生的深情反馈证明,在步入人生的初期,遇到一位足够优秀的老师,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太多学生秉持一生的价值观,直接是由他来建树或影响的。而我们作为读者,如能良好吸收,一定会对自己的认知与沟通能力有益,最大的益处或许在于学习到很多怎么与孩子沟通的知识和常识,智慧和技巧。

4. 本书有个特别的点,对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可以说是有点“毁三观”的,就是作者与他妻子的婚姻,或者说,他的妻子PAULA对待婚姻的举措:他们本来在大学时代就有甜蜜的爱情,并且同为教师,可谓志同道合,本来恩爱一生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却因为作者过分地投入工作而忽略了家庭,导致与妻子的感情逐渐淡漠,以分离告终。两个人渐行渐远,宝拉直到丈夫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坚持了自己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我们不能在一起了,所以分手吧。你旅行回来以后,找个地方搬出去。

尽管通过作者的描述与反省,不能不承认,他们的婚姻其实早就出问题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读到这里,除了跟随作者的心灵,深感失望和孤独外,仍不由得惊奇:美国人的价值观,可以将个人自由和爱情的高度发扬到这么极致吗?以人之常情,即使不爱了,就不能暂时搁下对爱情的较量,照顾他最后一程?还要求一个濒死的重病者“搬出去”?当然在这里还是要申明一下,作者本人是保持了一个客观叙述的态度的,对自己婚姻的破裂也给予了真正的反省,接纳与认可,除了在最后时刻流露了深刻的孤独,并没有对妻子有任何带怨气的措词,一个也没有。

在微信读书APP上,看其他读者的感想,也是在努力消化和理解这种极度崇尚个人自由的价值观——至少尊重“这大概就是美国人的价值观”吧!但是不是真的这样,或是PAULA个人的自私造成,个人觉得还是先存疑。但无论如何,知道世界上有人与我们的价值观不一样,而能持一个宽容的“和而不同”的态度,显然对成长是有益的。

还有一个小小的点也或许有点趣味,是从书中约略看到一点与美国人的相处方式:尽量摆脱金钱关系,相互尊重。作者说在旅行过程中“睡过了几十人的沙发”,也就是说,他的学生们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但仍然是按他自己要求的那样,请他当了沙发客。按中国人的礼仪习惯,估计这么重要的老师来了,又是病人,总得请他吃顿好的,睡个舒服点的酒店吧!然而美国人却并不是这么处理的,彼此也都很自然,很坦然。这可以看作东西文化差异,或许也能得到一些于己有益的东西。

当然,最后说的这些,是小花絮,不是重点。重点仍然是作者以他全部生命和灵魂力求向我们传递的观念,就是:爱!唯有爱,能显现出生命的价值,战胜死亡。

本书的最后一章列出了与人生相关的26个单词,是以字母顺序排列的。其实,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参照书中的方法,用即时贴把26个单词写下来,每张写一个,然后在一片空地上反复排列,形成自己的人生优先清单。通过这个清单,或许你也会惊奇地发现另一个自己。

说到这里,我的分享差不多就结束了。最后给大家奉上几张作者本人的照片,或许看到他本人的形象,在阅读这本书时,会有更亲切的感觉,真切的感受。

作者的“标准照” 读书分享:《一个人最后的清单》“去它的癌症” 旅行途中 与学生们在一起 旅行足迹

其实网上有很多优秀的书评可以看,比我说的好得多。能上外网的朋友也可以找到他的FACEBOOK帐号,油管上也有不少可爱的小视频。

因为时间较短,不能与大家分享太多书中感人的情节和话语。最后给大家读几句本书尾章中的两段话,是他的学生写的:

我们身边随时都有我们没注意到的事情在发生。它教我睁开眼睛看看细微的事物。生活会继续,世界会转动,不会因为我们个人的差异与境遇而暂停。我不禁觉得,这和蒙纳许目前的处境很相像。他正面自己的预期结果,但这没有阻碍他好好地过他的人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这么严酷的现实。

关爱别人,循循善诱,启迪人心。蒙纳许,如果你想确认自己是否触动了别人的生命,我向你保证,你的确办到了。你的教导与热情,会在你的学生们及一辈子的朋友心里长存。我发誓要活出有目标的人生,并持续将这样的启发传递给最需要的人,你绝对已经将生命用在跨越生存的事物上。

相关文章

  • 读书分享:《一个人最后的清单》

    首先上这本书的出版信息。这是豆瓣截图: 虽然我自己读的是电子版本。这是我在“微信读书”APP上偶然见到的一本小书,...

  • 《梦想清单训练手册》 Day11

    一 、读书摘要 首先寻梦要从了解自己,开始写专属于自己的梦想清单;然后是通过学习、行动、分享去圆梦;最后造梦,通过...

  • 阅读分享

    一 、读书摘要 首先寻梦要从了解自己,开始写专属于自己的梦想清单;然后是通过学习、行动、分享去圆梦;最后造梦,通过...

  • 《梦想清单训练手册》阅读笔记

    一 、读书摘要 首先寻梦要了解自己,开始写专属于自己的梦想清单;然后是通过学习、行动、分享去圆梦;最后造梦,通过设...

  • 【读书清单】最后的证据(二)

    一、金蝉脱壳 01 一个犯人在行刑时突然凭空消失。 人的视觉有时会带有欺骗性,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02 利用视...

  • 《一个人最后的清单》|旭读书

    当看到这本书标题和封面背后的简短介绍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卫.蒙纳许是一位普通的美国中学英文教师,在迈阿密的珊瑚...

  • Java开发进阶必读书籍清单第二弹:Kafka、MyBatis、

    写在最前 前几天给大家推荐并分享了一波Java开发必读书籍清单Java开发必读书籍清单JVM+Redis+Ngin...

  • 《清单革命》读书分享

    •列清单,真的有用吗? 年后第一天上班,一睁眼已经8点多了,因为着急去单位打卡,却把电脑落在家,结果耽误了给领导做...

  • 《清单革命》读书分享

    飞机飞行如何万无一失? 复杂手术如何降低风险? 摩天大厦如何顺利建成? 所有的秘密,都在一张“清单”里。 清单是一...

  • 读书分享《清单革命》

    01 当下的时代每个人都感觉到了生活节奏、工作节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节奏变快变的紧凑的情况下人也变的浮躁起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分享:《一个人最后的清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by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