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月,中国电信开通了北京、上海两个接入Internet的节点。在北京、上海开通两个接入Internet的节点,本只是中美之间部长级谈判中关于加强两国相互开放的一种交代而已,在1995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大新闻,更无法称之为事件。但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中,这件事成为中国互联网诸多事件的开端,这一年成为一个难忘的历史时刻。也因此,1995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元年。
从1995年算起,互联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将近三十年的历程。三十年,在人类历史上,并不算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可却是互联网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三十年,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不到三十年的时光里,无数志存高远的年轻人,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上演了一段又一段激情澎湃又传奇的故事。
去年就发现了林军的《沸腾十五年》和《沸腾新十年》这两本书。《沸腾十五年》讲的是,从1995年到2009年这十五年,中国互联网从蛮荒到繁荣的历程。而《沸腾新十年》是《沸腾十五年》的延续,记录了2010年到2020年这十年间,中国互联网狂飙突进的历程。
这三十年,我也从少年走到中年,在懵懵懂懂中亲历和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变化。
2000年,我正读大一,有一次我去计算机系系办公室办事,办公室刚接入互联网,办公室的老师让我上网感受一下。我其实如坐针毡,只在计算机课上学过理论,也知道“网上冲浪”这个词,也曾向往过,可当我真正能上网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怎么玩,只稍微浏览了几个正儿八经的网页便溜之大吉。
后来,一方面是自己本身性格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工作的关系,这三十年来,虽然一直在使用互联网,但只是会用一些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并没有了解互联网的来龙去脉,更没关心过外面的世界。
这三年来,跟互联网有了更亲密的接触,最近也接触到了web3。web3虽说已经发展了好几年,但仍属新生事物,未来如何走向,大家众说纷纭,到底该听谁的呢?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但人性的本质千百年来并不会改变多少,因此读历史可以指导我们放下的生活和学习。
要想寻找web3的答案,只有去互联网里窥探一二。于是,先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入手,走进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历史。即使月底的作业还没完成,也忍不住翻开这本书,去一探究竟。
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籍,虽然我们一直在用互联网,但一想到互联网那些原理啊、协议啊,就一个头两个大。
刚开始读,作者林军作为互联网行业骨灰级从业者和观察者,妙笔生花,把看似枯燥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写得如此有趣、有料,让人打开了就不想合上,就想一口气读完它,这的确值得每个喜欢中国互联网的人读一读。
每一个行业凭栏兴起的时期,就如狄更斯所说,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而我们正好赶上了,有好有坏,总体还是向好的多。
在未来的近十年里,还有更多新鲜有趣的事物等待着我们。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会有哪些新的风口呢?
有人说,未来的风口在自动驾驶;也有人说,未来的风口在元宇宙;还有人说,未来的风口在VR、AR、MR、IOT、Web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