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转凉,带儿子回孩子外婆家小住一段时间。到外婆家已经下午四点左右了,孩子外婆给我们张罗饭菜,隔壁一个嫂嫂在和孩子外婆唠嗑,我就麻烦她帮忙照看一下孩子我去接水洗脸。
刚转身,只听这位嫂子给孩子说,"你妈妈要走了,她不要你了,你和舅妈回家吧,舅妈家有很多好吃的"。孩子立刻哇哇大哭,挣脱她向我跑来,听到她说这样的话,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赶紧抱住孩子安慰道,"妈妈最爱你了,你是妈妈的乖儿子,因为我们的身上全是汗,所以妈妈要去打热水来给宝贝洗小脸"。儿子亦步亦趋的一直跟着我,再也不愿意到她哪里去。我决定以后再也不给她机会捉弄孩子。
这样的亲朋,宁可绝交!身边总有一些人爱逗孩子,说起逗孩子,这似乎是很多大人都乐此不疲的一件事。尤其是对于那些年纪还很小,对所有事情都一知半解的时候。
大家都会认为:逗孩子就是喜欢孩子的表现。
其实,这话并没错,问题在于,大家总是搞不明白“逗孩子”和“捉弄孩子区别。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
我和孩子爸爸每天晚上都会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有一次的绘本故事里面有一只小乌龟,孩子爸爸就把一个枕头放在自己背上装成乌龟慢慢爬起来,见爸爸变成了乌龟,孩子自己也拿个小枕头背在背上爬了起来。父子俩玩就这样玩了差不多有半个小时,孩子玩的哈哈大笑,心情愉悦极了。
这样的亲朋,宁可绝交!捉弄孩子,则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表姐在怀二胎的时候,她家大女儿两岁半左右。一天孩子的大姑来家里做客,大家一起坐在沙发上聊天,大姑对表姐大女儿说,"茗燕,你妈妈肚子里怀了小弟弟,小弟弟出生以后你妈妈就不要你了,到时候你好可怜呀!女儿听后立刻转身面向自己妈妈,对着妈妈的大肚子打了一巴掌,然后就跑到卧室里面哭起来了,她大姑还哈哈的笑。表姐说她当时真是心痛极了,之后也就刻意的远离她大姑了。
这样的亲朋,宁可绝交!孩子外婆煮玉米给孩子吃,孩子吃的津津有味,孩子舅舅过来说,"给舅舅吃一点",孩子举着小手把玉米举到舅舅嘴巴边,他舅舅笑着说,睿睿真乖,我不吃了,你自己吃吧。我在旁边看的好无语,警告弟弟说,你如果给他说要吃玉米,你就一定要吃,不然他会把他弄迷惑的。下次你这样说的时候他就不知道到底要不要给你吃了。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了!
成人觉得这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它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这类事情,家长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这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
这样的亲朋,宁可绝交!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坚决反对捉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经常用欺骗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着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不信任他人和说谎的毛病。
现在,人们捉弄孩子的思维方式还很普遍,这些行为都包含了对孩子的不尊重,和对儿童心理的不体谅。
逗孩子会让孩子和大人更亲密,而捉弄孩子会让孩子变得敏感多疑,不信任大人,缺失安全感……
这样的亲朋,宁可绝交!成人觉得捉弄孩子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里上造成伤害。它对于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操作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这类事情,家长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
可是中国的父母多好面子啊,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这样会伤害孩子却选择了忍耐,更有甚者还跟着一起捉弄孩子而不自知!多么悲哀!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看到别人这样捉弄你的孩子时,你怎么能忍?
我们不该忍啊!哪怕与全世界为敌,我们也应该要保护孩子!勇敢的说出“请不要这样捉弄我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