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刚需?人性的刚需就是好吃,懒做。
进取的人就道获得进步,获取知识才是他们的刚需,可是如果这部分人缺乏耐心,就会出现间歇性努力,没有成果的努力就意味着这段时间的浪费,仅仅表现出好像很努力只是自嗨,只是让自己觉得很努力的假象而已。
刚需本质就是价值的不同
专栏里面表现型人格与进取型人格的价值观有着根本的不同:
表现型人格:
金钱>时间>注意力
成功>成长
现在>过去>未来
进取型人格:
注意力>时间>金钱
成长>成功
未来>现在>过去
根据以上,想想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二八法则随处可见,80%的人群基本处于小康及小康以下的生活水平,在生活的仓鼠轮中,更是把金钱看得极为重要,这点在市里特别容易看出来,但凡是家庭生活稍微说的过去的人,稍微有点空闲就会跟同类人聚一块,一起说说谁谁谁家是干什么的,一个月挣多少钱,一上午的时间全部浪费在操别人的心上。
表现型人格的人更注重别人如何评价,用一句更为形象的话来代替更为深刻: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一个家庭当中,如果主事人属于表现型人格,那么他做任何事情首先会考虑外人怎么看,如何做能让外人夸,而不会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更加不会注意到家庭当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家人的感受,换言之,所有的家人都会是这个主事人为了满足一时私欲的牺牲品。到最后就是害了这一家人,无一幸免。
20%的人群更加注重自己的成长,他们不太会注意别人如何评价,更加在意自己的注意力,这些人力求尽可能多的时间花费在追求个人提升上面,他们不会在意努力学习了的辛苦,更加注重是否有成果,他们会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精力,情绪。努力积累成为前20%的精英。
根据以上分析,表现型人格和进取型人格特点尽不相同,可是如果一个人愿意用元认知能力来看待这个件事情的话,就会明白:
刚需是可以主动选择的,而不常常是被动的一个选择。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改变都是因为一些突如其来的变故不得不去面对,使之被动的成为一个选择,如果你是活在未来的,那你就应该明白在顺境的时候,就要主动选择自己的刚需,比如当前工作需要的技能,厨艺,或者未来需要的技能:写作,演讲,编程,英语。坚持义无反顾的践行,无情的执行,直至能够在众人面前很自然的展示出来。
自从李笑来老师提出四大未来需要的技能以后,更多的人加入到写作当中来,这其中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写作的人慢慢放弃,只有坚定执行并且活在未来的人坚持下来。
在牛人进化营中,共有10个模块,我的写作质量不太好,一路走来发现走到最后的人都是坚持到底的人,这说明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坚持就可以筛掉很多人,剩下的人又分为坚持并持续优秀着与坚持但平庸着,但是不管优秀还是平庸,有耐心就可以让这些人进步并且成事。
一切进步与成长都是重新选择刚需的过程
生活中认识了一个叫剧中的男生,这个男生从小跟着母亲长大,家庭条件极其有限,但是他却能凭借个人努力,加上机缘巧合遇到一位赏识他的老板,从此跟着这个老板工作,27岁的年龄拥有着三十多岁的思维与十几年的工作经历。
以上例子中,这个男生在最初的时候,他的刚需是物质满足,但是他活在未来的想法让他重新选择刚需,所以他的刚需由最初的物质满足变成技能与人品的磨炼与提升。多年的积累造就了他如今的财富与智慧的呈现。
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主动选择刚需并实践出成果是个人进步的保障。
知道我可以选,这个元认知极度重要
面对生活的压力,无能为力似乎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借口,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就像专栏中提到的,就算是自杀,你也可以选择哪一种死法,所以说人性最后的自由是可以选择的。
面对生活的压力,我们可以被迫跟随,也可以超脱出来积极应对,主动选择刚需,让自己更加愉快的接受这个选择,让结果更容易让人接受,我们就要选择“正确的刚需”。
所有的解脱都得靠积累
如果你的现状不好,就要从此刻开始改变,选择正确的刚需愉快的实践出来,而不是累死累活做出来,这中间就涉及两个字“难受”,生病了难受就会想吃药,病就会好很快。
诚然,如果每天不写作就难受,每个月不挣钱就难受,每年不见几个牛人就难受,那这个人的迭代速度得有多快啊。
就像现在我开设计课,没有开过就会觉得不知从何处开始下手,虽然开过三次,却没有及时迭代,到现在还处于基础水平,这说明还是没有足够的积累,没有选择正确的刚需。
一个人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所有的选择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的刚需,一个人的元认知能力,如果能正确的看待当前的事情,那么你将注定不平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