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蒙曼·四时之诗】祖咏《终南望余雪》

【蒙曼·四时之诗】祖咏《终南望余雪》

作者: 快乐精灵_hy | 来源:发表于2020-12-14 21:21 被阅读0次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是一首应试诗,相当于现在的高考作文。唐朝的应试诗数量庞大,能流传下来的寥寥无几,而被收入《唐诗三百首》的应试诗,仅此一首。

     当时的应试诗,在形式上有严格的要求,一般是六韵的五言排律。所谓六韵,就是六联,十二句话,六十个字,无论什么题目,你必须用这六十个字完成,如现在的考场作文,你必须写八百字以上。但凡事都有例外,祖咏的这首诗,却违反了这个规则,但却成为一首流传至今的好诗。

      《终南望余雪》这个题目是怎么出来的?显然是在考试之前,长安刚刚下过雪,所以考官信手拈来,就成了考试题。

终南阴岭秀

     中国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终南山在长安城的南面,所以从长安城看终南山,年到的是终南山的北坡,也就是阴坡。“阴”字一出,说明诗人已充分领会考官意图,即审题成功。

积雪浮云端

      “浮”是残雪高山才有的视觉效果。残雪积在山顶,云朵流过山腰,远远望云,雪仿佛不是积在山上,而是浮在云上。一个“浮”字,不仅让雪显得特别轻灵,而且,也让山显得特别秀美。

林表明霁色

      “明”就是亮,在这里作动词,就是照亮。被阳光照亮,被霁色照亮。霁色,就是天晴的颜色。雪已经下过了,所以不是阴云密布,而是雪后天晴,阳光灿烂,这时候的终南山,林木历历,格外清晰。所以“明霁色”,写得细致,贴切。

城中增暮寒

      终南山顶,积雪浮云,已经渗透着寒意,夕阳西下,又增加了寒意。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感受,但诗人不仅是在说自然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人的目光背后有心情,人的感觉背后也有心情。雪过天晴,风景独好,但是,城中又增寒意,又有多少寒士衣食无着呢?一种牵挂已在不言之中。

      景写了,情写了,视线从长安城出发,扫过终南山,又回到长安城。祖咏觉得已经将题目写尽了,于是就交了卷。可主考官说他还没写够六十字,得拿回去重写,可祖咏只丢下两个字:“意尽”,就飘然离场了。

      最终,祖咏仍被录取成为开元十二年的进士,这就是开元盛世,有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度,所以才能留下这首应试诗,留下这段不肯画蛇添足的佳话。

相关文章

  • 1.祖咏《终南望余雪》

    蒙曼老师在她的《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一书中,在“小雪”节气给我们分享了这首《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

  • 每日一诗——冬景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

  • 【蒙曼·四时之诗】祖咏《终南望余雪》

    终南望余雪 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是一首应试诗,相当于现...

  • 星期三课堂笔记

    古诗律动——《终南望余雪》 终南望余雪 唐 ·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

  • 摘抄自《终南望余雪》百度百科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一首五...

  • 《古诗演讲稿》

    今天我来介绍一首唐代诗人祖咏的诗。我先来给大家朗读一下。 《终南望余雪》祖咏 ...

  • 蒙曼解读祖咏《终南望余雪》

    今天和大家分享祖咏的《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是一首应试诗,也就是诗...

  • 终南望余雪

    竹墨韵风 | 字 终南望余雪 唐代•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

  • 终南望余雪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一场余雪,让祖咏写的这么有意境,相比下雨,我...

  • 珍惜当下(三百四十二)

    每日推荐: 每日一歌――陈奕迅《忘记歌词》 每日一诗――唐·祖咏《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证明霁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蒙曼·四时之诗】祖咏《终南望余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eb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