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2018年,当时四年级的xxx全校无人不晓,各科成绩都垫底,上课听不进去的孩子。
18年的春季开学,xxx拿来了一个用木质筷子自制的长方体模型,当时我有点夸张地表扬了孩子,并说他有创造力。xxx很开心,没想到接下来的一周孩子给我说自己买了胶枪和更多的木质筷子,准备建造一座房子。我有点惊讶,以为孩子是一时冲动,但是仍然鼓励他说,你真有想法,我就感觉你有创造的才能。因为这件事,孩子和我共同语言多了起来,关系也更近了。
又隔了一周,xxx找到我。“老师,王梓龙也想建房子,我和他可以一起做吗?”我顿时大喜,终于找到了这个孩子喜欢的点。“当然可以,你们可以成立小组,你就是组长。”没想到,很快xxx,梓龙,肖浩宇……几个孩子就成了一个小组。
同时我也意识到,很多孩子在动手创作方面都有极大的兴趣。回到办公室,我和团队的数学老师也分享了这个事情。经过讨论,决定要帮助和支持孩子们建设小组,把这个学生动手实践、发挥创造的梯子打好,台子建好。在赵静主任和学校领导的帮助下,学校第一个学生兴趣课外小组诞生了,它就是当时陪伴xxx一直到小学毕业的小组——玩转数学创意小组。xxx一直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要成员。
启示:给学生多一把梯子,多一个台子,就多了一个舞台,多了一次机会。支持孩子的兴趣,给孩子需要的比给我们想给的更能帮助孩子的成长。
每一个孩子的想法,都应该被支持,被看见,被肯定。艾瑞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云游动物园”是基于孩子的心愿,“刘一墨线”源于孩子的建议,李校长染了黑头发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教育就是在不断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满足,不断实现孩子的梦想;教育就是支持每个孩子的奇思妙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