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国术复兴之路》的采写手记

《国术复兴之路》的采写手记

作者: Emma的小江山 | 来源:发表于2014-08-24 20:33 被阅读0次

        在记录之前,先引用一段话,很是形象的描述了采写稿件的情况:基本上,记者的工作是这样:前期焦虑,害怕约不到采访。中期焦虑,担心和采访和对象没有火花。后期焦虑,恐惧自己没有能力搭建结构文本呈现。最后总是羞于将稿子见人,决心装作不认识它。蒯乐昊老师说:这就是手艺人的焦虑,成熟流水线的工人不大有这种焦虑。我们很难在新闻写作课堂上学习到特稿的写作方法,就是因为难以总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化执行技巧。手工业的规律和秘密,常常只在从业者口耳相传。

    一、采访准备:

    1、若干纪录片:《一代宗师》的《宗师之路》、CCTV关于八极拳的纪录片

    2、论文资料:关键词:八极拳、李书文、李萼堂、刘云樵、霍殿阁、李连杰、李小龙

    3、潜水八极拳贴吧

    4、查阅同行的报道

    5、列采访大纲,列出若干采访问题

    二、采访进行:    采访分了四次进行,三次是针对核心人物采访,一次针对边缘人物采访,采访如下:    

    第一次采访前,以为本次采访大约会一次就完成吧,就按照我的采访提纲走,然后回去稿件一写,完成作品,采访开始才知,艰难才是刚刚开始。    

    主人公的房子还比较好找,他在电话里交待的很详细,包括公交站的名字、著名的地点、左转,走到小巷最底,一根硕大的电线杆背后的小区,每个人对于自己日常走的街区是不是摸黑闭着眼都可以知道哪里有拐弯哪里有坑坑洼洼,哪里该抬脚哪里是平地,想着如果有一天失明,我也能摸黑回到家,胡思乱想着就到了地点。    

    主人公的二女儿下来接我上去,和我料想的小区房不一样,房子并没有很大,并没有装修,桌子上的书摆放也不是很整齐,桌子上方还装了一个吊扇,现在很少人会在房子里装吊扇了吧,主人公日常写书的桌子也是全家吃饭待客的桌子。    我坐在他的左手边,刚去的时候,他还在校对书稿,所以采访刚开始,电脑没有关,屏保的声音一直在干扰谈话,然后我就提议关了电脑,主人公关了电脑后,我全副心思才放进采访里。    

    一切从他的书稿开始。因为见主人公在写教学大纲,一时以为他在教书带学生,就以这个开始提问,主人公就开始谈到:并不是如此,而是十年前在北大一次没有成功的教书。然后当天的三小时,全部是听主人公谈他的北京行,我一时蒙了,没有想到主人公年过六十了,对过去依然记得这么清楚,并且侃侃而谈, 加之,采访也是一个耗费精力的活计,端坐三小时集中注意力,没有间断休息,精力也被耗费的七七八八。最重要的是对于国术,兴趣缺缺,结果就是一场失败的采访,没有火花,缺乏提问技巧。    

    明白了哪里出了问题后,我决定从同龄人入手,约访了主人公的女儿,年龄相近应该容易采访些。这次采访约在KFC。(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mongue……那些年采访的地点) 年轻人的记忆该是比长辈要好一些,加上她曾经陪父亲去过武汉,见过武协主席等等,从一个旁观者来看,除了主人公本身的闪光点,也更加容易发现主人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这样的人物才会饱满和立体起来,而不是高大全。诚然如此,从她处得来的人物,是个调皮捣蛋、嫉恶如仇、会有生活矛盾摩擦的人,这些都想装进我的文章里,好吧,这就间接导致了我的第一稿的失败。    

    在两次采访后,基本了解了主人公的大体情况,于是决定再次直面主人公,进行攻坚战。这次采访,了解了主人公的个性和说话方式后,提问和引导就变得容易起来了。    三次采访完,自己颇为自得,好歹我不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总算坚持到最后。回家的稿子分了三次完成了5000多字。

    三、稿件写作    

    在写作初稿的时候,词穷的痛苦一直在折磨着我,哎呀,这个状态改用什么名词来概括呢,后来干脆捧着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在手里,高中毕业后,一度以为这本词典就光荣退休了,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更加痛苦的还在后面,为了文章的开篇,也是琢磨了各种方式,开篇定势,文章的基调基本就定下来,不得不谨慎为之。空想也不是办法,捧着一撂《南方人物周刊》一篇一篇的看人物特写,琢磨开头的10086次方式,看着看着,灵光一闪,就从寻访主人公一路所见开始写,这特么就是华尔街日报体吧~~ORZ   

     结果写着写着,越写到人物经历,越像高中作文体了,直至后来取小标题的时候,沦为“取名无能星人”了,什么“少年XX”“壮年xx”这一类用到腻的标题,我居然也好意思敲出来了,后来想想这也是平时积累少了。害怕耽误时间,文章一写完,改也没改立马交了。结果显而易见,返稿吧。    

    采访的内容很多,每一个我都不愿舍弃,希望笔下的人是一个全面的人,后来发现什么都不舍弃,结果就是文无重点,通篇无起伏波澜。人物确实是复杂的,多面的,但也不是每一面都平均分配的,有些占了70%,有些只有5%,这个也要把握好,这一点和预设人物是个高大全的英雄不一样,不要一概而论,不要为了避免A,而又犯了B的错误。

    四、返稿ing   

     这一次了解到国术的比重在主人公占据的比重后,又开始了第四次采访,这一次紧紧围绕国术,从国术理论到实战操作,采访完后,开始了全面的改稿。    没想到稿件竟是大修,5000字改了其中3000千字,最后形成6000字特稿。取小标题的时候,抓耳挠腮到晚上3点,兴之所至,干脆坐在客厅,啃葡萄到天明,终于将“少年XX”“壮年XX”改成了:“一个门派的离合”、“早年的生命密码”、“江湖与庙堂的选择”、“出北京记”、“独行的燃灯者”,抱着葡萄,颇为自得。     

    各版块确定好了要写什么,可是具体到那个段落,段落的哪个部分,以何种方式编织进去,想着这些,差点把头皮抓破了,好歹还是完成了,但是新闻源不多,行文很生涩,不生动,像是资料的拼凑集,这点一直耿耿于怀。

    五、采访外的事情    

    这次采访还听到一些故事,比如主人公的第一任师傅是国民党团长伍云华,当时解放战争的时候,不忍见国人相残,且对方没有什么现代武器,几乎就是徒手,遂辞退团长一职。   

     还有主人公的房间没有什么装修,其实这只是主人公的临时住所。他的房子被强拆,打官司打了将近15年,今年才判决胜诉,将张家路,偕进小学对面的地赔给了他。是啊,谁会在临时住宿大肆装修呢,在不知道何时又得离开的时候呢?另外,也亏得主人公的强硬态度,同期强拆的,还有一个孤寡老人,为了逼他搬家,强拆人员直接往老人身上泼粪,还有一户就装作要将他们的孩子扔下窗户,种种手段,让人心悸。  

      等一日成为了真正的记者后,还有更多更多的闻所未闻的事,要秉持内心,诚恳记录,命运是随机安排,人事却可以但行好事,或许可以做出一点点的改变吧。    

    就像袁凌老师说的:“命运既公正又势利,让死亡本身千差万别,却又用巨大的连成一体的沉默覆盖了这种差别,甚至消灭了凶手和被害人的区别。无论如何,我们需要记住死者说过的话,就像在游戏中那样,相信死者,如果他们没有机会留下遗言,也要记住他们的眼神、手势和气味。”“一代人的逝去才能给历史留出位置,让后来者开辟他们的领地,而不是像游戏一样可以重新开始,永远是同一拨人。命运的圆桌旁,没有人能自信人生二百年,再好的冰棺也不能保持灵魂。在这样的人世萧条面前,我想要做的是游戏中的记录着,请身边所有的人留下遗言,也包括用另一种语言说话的狗、树木、蜜蜂和河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术复兴之路》的采写手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fy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