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梓彤。
你说,人生最大的讽刺是什么?
是本该保护你的人,却给伤害你的人递了一把刀。
是本该信任你的人,却错信了伤害你的那一位。
人生最大的讽刺,莫过于
他们不是你的悲剧,却间接造成了你的悲剧。
这就是电影《我经过风暴》,女主的一生给我的最大感触。
/
01
故事的开始徐敏起诉离婚,表达自己和陈均的感情已破裂,只想要两个孩子的抚养权。法官鉴于一方想离,一方不想离,驳回了徐敏的离婚诉讼。
当徐敏从法院出来,代理律师小萌说:你先生看着对你挺有感情的,六个月的时间你在考察考察。
而徐敏只回应了一句:你知道什么呀?便转身离开。
这时陈均走了过来,表现出一副特别通情达理和深情的样子,他温和地对徐敏的律师说:你和其他律师不一样,很有人情味。谢谢你帮我留住了她,留住了这个家。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犯下这样一个错误,被一个人的表面蒙蔽。以为我们双眼看到的,就是一个人的全部。
离婚失败的徐敏,从法院离开后,去参加了一个商业应酬。饭桌上推杯换盏,周旋在客户之间。喝多了的酒,对着马桶吐出来。吐完之后,继续应酬。
这份辛苦陈均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为什么徐敏回来这么晚?为什么让朋友删除刚刚发布的应酬动态?为什么不能一起好好过日子,一定要闹到法院?
失控的陈均拉扯徐敏,在徐敏反抗后打自己耳光,撞自己的头。
这些隐匿的,看不到的人设背后的黑暗,这些失控的却一再重复的情绪暴力,没有人看到,也没有人在乎。
徐敏报警,警察上门,陈均表现出一副有礼貌的嘴脸说:我俩刚刚吵架有些激动。因为没有出血,无法验伤,警察叮嘱两个人好好说话,别吓到孩子,就离开了。
隔天,陈均在家里做了一桌子的好菜,接上父母回到家的徐敏这才知道,今天的鸿门宴是陈均的杰作。两人的介绍人,陈均的领导率先讲话。
小敏,你俩这次刚刚经历了风雨,但婚没有离,这很好呀。我是你们两个的介绍人,到现在还是陈均的老领导,你就听我一句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夫妻两个人打打闹闹是正常的,床头吵床尾和。
徐敏来不及回话,第二个人发言了。
小敏,大均他怀疑你,那肯定是他不对。但是你,这事归根结底是他在乎你。
今天早上小陈给我打电话了,认错态度都是非常的好,下不为例哈。
现在菲菲和念念都这么大了,你还想怎么样啊?过日子不都这样吗?离婚,说出去多丢人。
整个饭桌上,都是陈均的说客。没有人关心,也没有人去询问徐敏到底因为什么离婚。
真相,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他们只相信自己相信的那部分真相。
/
02
验伤,想提供新的资料作为离婚诉讼的材料。结果,证据不足。
安装摄像头想收集证据,最后才发现这个行为早在陈均的监控之内。
一次次被打,一次次构不成证据。
直到徐敏出差回来,因着对陈均的恐惧想在外面酒店住宿,发卡被发现,想逃离却被堵在了酒店的地下停车场。这一次被打,是惨烈的,也是幸运的。
之所以说幸运,是因为终于有了人证,看到了陈均财狼的一面。家暴,暴露在了众人面前,在阳光之下。
在小萌和他师傅谈判施压过程中,这个婚终于离了,却不是徐敏最想要的结果。因为两个孩子,一人一个。
婚离了,是不是一切会好起来呢?
离婚不是恶梦的结束,而是恶梦的延续。
不让探视儿子,不和女儿亲近。陈均在离婚后依然没有醒悟为什么失去了这个家庭,而是用一种报复性的行为继续着互相折磨。
直到儿子出事,徐敏回归家庭。
回去后的徐敏眼里不再有光,这个时候的她,也许心已经死了,只是因为孩子而行尸走肉的活着吧。
直到自己的儿子打别人却觉得天经地义?自己的女儿被欺负却觉得这是表达喜欢。作为一个母亲才开始反思这段对家暴的忍耐,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于是一个深夜,一个绝望+恐惧的女人,拿起鱼缸里的石头,走向了不归路。
这份绝决,只是不想自己再被打。只是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变得和父亲一样。只是不想再忍受。
/
03
她错了吗?
她当然错了。
错在第一次被打,选择了沉默。
错在所有人劝和,选择了忍受。
错在为了结束家暴,搭进去了自己最美好的8年。
那我们呢?
我们总喜欢劝别人:“男人都这样,谁还没点缺点”
我们总喜欢说教:“离婚多丢人的事,为了孩子什么不能忍忍”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若要劝人善,先经他人难。
我做情感咨询超过10年,倾听了近万人的情感故事,也指导服务了上千名女性。说心里话,没有哪个女人是天生结婚就为了离婚的。
每一段被中途暂停的婚姻,都有它的劫难。
不管是选错了人,还是爱错了方法,都有其认知上、能力上、或者智慧上的局限。
别轻易给别人建议。
你的建议可能正是她头上的那把刀,是压死她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可以给她倾听、给她陪伴。
可以问问她:需要你做些什么?
有时候,你无条件地信任和接纳,已然是她最大的支持和拥护啦。
愿你行经风暴,依然有人可信,有法可依,有路可走,有爱可伴。
我是彤姐,一个淋过雨想为你撑伞的娘家姐姐。致力于通过心理学、金融学、法学陪你实现【情绪自由、关系健康、财富安全】的喜悦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