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法条应用应得当,赔偿不可妄计算-124-90-12-1091

法条应用应得当,赔偿不可妄计算-124-90-12-1091

作者: 萌萌2020 | 来源:发表于2021-11-03 05:00 被阅读0次

        本文系属原创,著作权归本人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本人, 抄袭者必究!

      【案例解析:因员工犯错公司要扣其8年工资,这合理吗?

      小高是某家工厂操作工,最近因为小高粗心大意违反了车间操作规范,导致设备受损,公司预估经济损失约为6万元。针对此次事件,企业认为小高为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人,应当赔偿公司全部损失。由于小高月薪标准为3000元,因此领导决定按公司规章制度,每月在工资中扣除600元,共扣除100个月。而小高则认为公司做法属于推卸责任,自己是无心之失,并非故意违反操作规范,而且月薪本就不高,扣除罚款后无法生活。一气之下小高申请了劳动仲裁,并扬言如果公司一定要这么处理的话自己宁愿离职。请问各位大咖,对于这一案例你怎么看呢?小高和公司的做法谁正确?公司可以如此扣款么?小高如果离职公司又该如何处理呢?因员工犯错公司要扣其8年工资,这合理吗?】

        【摘要:工厂一定要证明:工厂的经济特定经济损失是小高造成的;工厂跟小高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工厂的相关规章制度有相关造成损失如何赔偿的约定;如果以上两者用人单位无法举证,那关于赔偿金的计算就是毫无依据的。】

一、法条应用应得当:

      本案例中,某工厂的设备受损确实是小高造成的,且责任认定、预计经济损失6万元相对准确,那小高是应该承担经济上的赔付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 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 “【财产损失计算方式】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根据本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无需经济补偿,但并未规定造成的损害用人单位能否要求劳动者赔偿以及如何赔偿。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由以上相关法条可知,如果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是可以要求劳动者进行经济赔偿的,但是要有这几个前提条件:

      1、劳动者存在违反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等职务侵权行为;

      2、劳动者的上述行为确实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用人单位的经济损失与劳动者的职务侵权行为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3、相关劳动者造成损失需要赔偿的问题要在劳动合同或公司的规章制度里有约定。

      本案例中,工厂主张小高担负赔偿责任,那工厂就要提供可以证明经济损失有关的证据:

        1、提供相关劳动合同或工厂规章制度关于员工造成单位经济损失需要赔偿的约定;

        2、证明已经发生的经济损失与小高的过错程度及原因大小有关,一旦发生争议,就可以用证据支持工厂的合法主张。

        谁主张,谁举证,我支持小高提起仲裁,至于仲裁案件最终鹿死谁手还要看劳资双方的证据、责任认定。

二、赔偿不可妄计算: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由此可知,假设工厂与小高的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里有相关规定,虽然题干中没有表明工厂的所在地及案发具体年份,我查了一下2021年我国各地最低工资规定,扣除20%之后的剩余工资2400元高于2021年国家规定的各地最低工资,在这一点上,工厂计算的没有问题。

      但是这个计算也是要有前提的,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工厂一定要证明:

      1、工厂的经济特定经济损失是小高造成的;

      2、工厂跟小高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工厂的相关规章制度有相关造成损失如何赔偿的约定。

      如果以上两者用人单位无法举证,那关于赔偿金的计算就是毫无依据的。

      Tips:谁主张,谁举证,我支持小高提起仲裁,至于仲裁案件最终鹿死谁手还要看劳资双方的证据、责任认定。

      Tips: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规定相关赔偿条款不能突破《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法条应用应得当,赔偿不可妄计算-124-90-12-109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hf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