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科同事李姐这段时间失眠又加重,一是因为当下的封闭环境下的工作压力,二是放心不下北上读书的孩子。
前几次出现症状时,我帮她调理了几次,推拿特定穴、耳穴压豆,再配上中药吃了一段时间,她的不适症状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她孩子高考那段时间,她焦虑的上火失眠,不敢对着孩子发脾气,老公就是她的垃圾桶,说时不时就中枪。她也曾去中医院找一些中医把脉吃中药调理,效果还是有的,只不过周期可能长点。中医也建议她在那里结合适宜技术手法调理,今天,她就想到了我,因为她体验过我的手法。关键是方便,而且不用天天跑医院,还减少了外出的风险。一餐饭的交流,我答应了她的诉求,举手之劳但不能保证立竿见影。
李姐的症状就是典型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这非病似病的状态,对于好多女性来说是不友好,甚至个别女性性情敏感而多变,整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我一直都忘不了,在刚参加工作的那一年,我大姨就被医生诊断为一个典型案例。记得,中医专家经过辨证说,而且她的周期还挺长,那时都已经有三四年的失眠等不适了。那时起,我开始留意这类似慢性疾病,又与情绪心理有点关联的健康问题。但是,这种现象在临床一直都不被太重视。因为那时候社会层面对情绪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还不够,而我们在学校学习的心理学课程,其内容好像与现实也有很大的差距。现在,心理咨询、情绪疏导都已经介入到调理的方案中了。
工作中会遇到围绝经期或更年期的女性朋友,我从内心来说不称呼为患者,是因为大部分人并没有器质性病变。有些人变得狂躁,有些则会抑郁,社会层面的人会统称为神经病,而认知为精神病。通俗来说,是激素分泌出现了紊乱,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功能,还达不到精神症状的诊断。但大部分比较严重的人,也与其性格有很大关系。
比如我大姨,她是一个要强的人,因为姨夫工作在外,一年到头难得回来两三次,因为那个年代的人都很敬业。所以,就等于是我大姨独自撑起了一个家,带大了我的三个表姐一个表弟,纵然有娘家人帮忙,但其中辛苦、个中滋味也只有她能体会。当三个姐姐都在外地参加工作,表弟初中上学住校,她身体开始出现了不适。忽冷忽热的身体变化,让她的情绪开始变得焦虑而狂躁,她不懂机体发生什么,还以为是闲下来的不适应。四处就诊检查做治疗,症状好好停停而不得解决,直到这次找中医把脉,都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了。所有的检查报告都没有太明显的问题,中医四诊合参后,我大姨的症状表现被一一指出,发作机理及其相关解释也让她放心了。原来,困扰她这么多年的“神经病”,其实并不是她真的有病。
如今,我大姨已经八十多岁,老两口随我一个表姐定居另外一个城市,也幸亏表姐孝顺有耐心,经常开导大姨想开点。除去一些小毛病,她老人家身体还算硬朗,说起年轻时候,依然是兴奋不已。
这都入秋好多天了,好多人都会说,人到中年如入秋,也不知道哪天叶儿就变黄,也是怕身体出现问题。李姐也做了几次体检,所幸基本都没有器质性病变,多多少少也算是安慰。当然,针对她的心烦意乱、焦虑失眠,要想效果明显,还需要她本人配合调理方案。虽说不用每天去医院,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道理,我还是要讲给她听。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49246/19cd33759e4ff40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