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学习润总的《5分钟商学院》,其中讨论过一个现象:我们使用一个东西的时候,会先关注它好不好看,然后才会关注它是不是好用。润总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我非常赞同。当然,我恰好也在隔壁听武志红老师课程,所以也上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没想到上了精选留言,还得到了润总的问题。
非常开心,将自己的留言分享如下:
-------------------------------------------留言分割线---------------------------------------
武老师提到过《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作者加尔韦提出的一个理论。也就是,人的自我有两个,分别叫“自我1”和“自我2”。
自我1,就是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它的语言是文字;
自我2,就是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它的语言是图像。
既然“自我1”是意识层面的,“自我2”是潜意识层面的,那么很自然,我们更容易认同“自我1”,因为我们很容易感知道自己的头脑在想啥,我的“头脑”就代表了我。
头脑本来是工具,但一旦你认为我就等于头脑。头脑就会变成主人,它会去评判行为并给出结论,譬如对与错等等。最后用这个结论来指导身体,让我们的身体变得紧张。
1-我们看东西事首先关注漂不漂亮,是因为我们首先调用潜意识,就是第一个自我,处理图像,虽然我们可能并没有觉知。隔壁梁宁老师在产品30讲中也提到,产品外观对应产品表现层,其位于产品五层结构的最外边,是最直观的体现,也最容易被我们感知。由于这些原因,我们喜欢看颜值,更喜欢选漂亮的。
2-然后我们会关注产品好不好用。在这里,我们调用大脑,也就是自我2,来处理文字。我们阅读产品说明,使用产品功能,完成角色化的工作,角色和我们的工作内容以及岗位密切相关。在产品结构中对应的就是角色层,它位于表现层之下,藏得更隐蔽一些。
3-最后我们会判断产品是否有意思。在这里,我们的自我1 大脑对产品使用进行评判,并将评判传导给身体,在此,两者合二为一化,一同强化体验。如果我们的大脑判定产品有意思,就会将放松的信息传达给身体,让身体获得愉悦感觉。同样,如果大脑判定产品很无聊,大脑就会将紧张的情绪传递给身体,让身体获得挫败感。
关于颜值即正义,我想到最强大脑嘉宾魏坤琳教授。Dr.魏自己在节目里讲过:最开始,最强大脑节目组想邀请的心理学专业人士不是他本人,而是北大心理学院另一名非常资深的教授。但是后来,节目组考虑到那位教授的外貌体型等问题,最终没有聘请那位教授,而是转而邀请叨叨魏做嘉宾。Dr.魏也讲,之所以自己能上大脑,是因为颜值让他占尽了上风呀(大意是这样,原话不记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