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孩的认知阶段

小孩的认知阶段

作者: RealLuo | 来源:发表于2018-02-21 19:39 被阅读0次

上一期我跟你分享了关于小孩教育的重要性,且说明了如果不学习育儿知识会造成的后果。详情可以看上一期文章:有件事情很重要,但你却没有重视,甚至不自知。

文章最后提出了三个问题:

1、孩子的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2、孩子的生理成长分为几个阶段?

3、孩子的心理成长分为几个阶段?

今天我跟你一起来探讨第一个问题——孩子的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谈到认知发展阶段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让·皮亚杰

让·皮亚杰——20世纪最负盛名的学者之一,和弗洛伊德齐名的当代心理学三大巨人之一,是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构建者,认知心理学的先驱。

让·皮亚杰

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0-2岁——感知运动阶段

2、2-6、7岁——前运算阶段

3、6、7-11、12岁——具体运算阶段

4、11、12、-15岁——形式运算阶段

当你认知到了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的时候,你就可以因材施教,懂得在那个年龄阶段应该教他什么,他做错了事应该怎么样对待他。

今天和你一起分析第一阶段——0-2岁,感知运动阶段

自出生至2岁左右,是智力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也就是说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

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根据不同特点再细化为六个分阶段。从刚出生时婴儿仅有的诸如吸吮、哭叫、视听等反射性动作开始,随着大脑及机体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到此阶段结束时,婴儿渐渐形成了随意有组织的活动。

第一阶段——先天反射阶段

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及哭叫、视听等动作。

通过反复地练习,这些先天的反射得到发展和协调,发展与协调意味着同化与顺应的作用。皮亚杰详细观察了婴儿吸吮动作的发展,发现吸吮反射动作的变化和发展。

例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又同时给予奶瓶喂养,可以发现婴儿吸吮橡皮奶头时的口腔运动截然不同于吸吮母亲乳头的口腔运动。

由于吸吮橡皮奶头较省力,婴儿会出现拒绝母乳喂养的现象,或是吸母乳时较为烦躁。因此,在推广母乳喂养过程应避免给婴儿吸橡皮奶头可能正是基于这一原因。

从中也可以看出婴儿在适应环境中的智力增长:他愿吸省力的奶瓶而不愿吸费力的母乳。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充分的满足孩子的需求,母亲要多抚摸他,多笑,保持开心愉悦的心情。

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母亲一边喂奶一边发火生气。要知道人生气的时候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肾上腺素等激素升高,这对母乳输出的质量以及孩子的情绪都是有影响的。

所以,作为丈夫,要照顾好妻子。妻子刚刚生完小孩,身材走样,面容憔悴,心态情绪容易失衡,做丈夫的要全力配合妻子,照顾好妻子,为母子/女两个人,营造更好,更加温馨的外部环境,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母亲的温柔和爱,父亲包容与付出,孩子长大以后安全感也会更加的足,更有能力去爱别人。

第二阶段——反射阶段过渡到智慧阶段

在先天反射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机体的整合作用,婴儿渐将个别的动作联结起来,形成一些新的习惯。例如婴儿偶然有了一个新动作便一再重复。如吸吮手指、手不断抓握与放开、寻找声源、用目光追随运动的物体或人等等。

举个栗子:

你家孩子在2-3个月大的时候,你是否会在他面前击掌,左拍一下右拍一下,或者摇铃铛来吸引他的注意力。等他再长大些后,你的这些动作和行为就不管用了,得采取其他的动作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第三阶段——智慧阶段

从4个月开始,婴儿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以后儿童经常用手触摸、摆弄周围的物体。

这样一来,婴儿的活动便不再限于主体本身而开始涉及对物体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这样就通过动作与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使主体对客体发生了循环联系,最后渐渐使动作与动作结果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的而行使的动作。

例如一个多彩的响铃,响铃摇动发出声响引起婴儿目光寻找或追踪。这样的活动重复数次后,婴儿就会主动地用手去抓或是用脚去踢挂在摇篮上的响铃。显然可以看出,婴儿已从偶然地无目的摇动玩具过渡到了有目的地反复摇动玩具,智慧动作开始萌芽。但这一阶段目的与手段的分化尚不完全、不明确。

第四阶段——图式之间协调阶段

图式——指的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网络,说白了就是脑海中能够想象出的画面。

比如:

看到一个西瓜,你能够联想到到什么?

西瓜刀?红色的果肉?黑色的西瓜子?

婴儿动作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一些动作格式被当作目的,另一些动作格式则被当作手段使用。

如儿童拉成人的手,把手移向他自己够不着的玩具方向,或者要成人揭开盖着玩具的布。这表明儿童在做出这些动作之前已有取得物体(玩具)的意向。随着这类动作的增多,儿童运用各动作格式之间的配合更加灵活,并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遇到的新事物,就像以后能运用概念来了解事物一样,婴儿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来认识事物,表现出对新的环境的适应,儿童的行动开始符合智慧活动的要求。不过这阶段婴儿只会运用同化格式中已有的动作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顺应世界。

第五阶段——试错创新阶段

皮亚杰发现这一时期的婴儿能以一种试验的方式发现新方法达到目的。当儿童偶然地发现某一感兴趣的动作结果时,他将不只是重复以往的动作,而是试图在重复中做出一些改变,通过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地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

例如:

婴儿想得到放在床上枕头上的一个玩具,他伸出手去抓却够不着,想求助爸爸妈妈可又不在身边,他继续用手去抓,偶然地抓住了枕头,拉枕头过程中带动了玩具,于是婴儿通过偶然地抓拉枕头得到了玩具。

以后婴儿再看见放在枕头上的玩具,就会熟练地先拉枕头再取玩具。这是智慧动作的一大进步。但儿童不是自己想出这样的办法,他的发现来源于偶然的动作。

所以,犯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第六阶段

这个时期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之外,还能开始想出新方法,即在头脑中有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

例如:

把儿童玩的链条放在火柴盒内,如果盒子打开不大,链条能看得见却无法用手拿出,儿童于是便会把盒子翻来覆去看或用手指伸进缝道去拿,如手指也伸不进去,这时他便会停止动作,眼睛看着盒子,嘴巴一张一合做了好几次这样的动作之后突然他用手拉开盒子口取得了链条。

在这个动作中,儿童的一张一合的动作表明儿童在头脑里用内化了的动作模仿火柴盒被拉开的情形,只是他的表象能力还差,必须借助外部的动作来表示。这个拉开火柴盒的动作是儿童想出来的。当然儿童此前看过父母类似的动作,而正是这种运用表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的问题,标志着儿童智力已从感知运动阶段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所以,身教大于言传,孩子会模仿你的语言,你的行为。

以上,就是0-2岁的孩子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最后我们一起来总结下:

1、0-2岁的孩子我们要充分的满足他的需求;

2、多买些色彩鲜艳,能够出声音,发光的玩具给孩子玩,刺激孩子的感官神经(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触觉);

3、鼓励孩子多尝试,犯了错不要责怪孩子,同时我们自己在工作生活中也要多尝试接纳新的事物;

4、带孩子是夫妻两个人的事,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很重要,同时,对妻子的照顾周全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你在生活中有碰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生的特别有趣,好玩的事情吗?

如果有,欢迎你在留言区留言,和我们分享,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祝:开心!

相关文章

  • 小孩的认知阶段

    上一期我跟你分享了关于小孩教育的重要性,且说明了如果不学习育儿知识会造成的后果。详情可以看上一期文章:有件事情很重...

  • 小孩的认知阶段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一期我跟你分享了关于小孩教育的重要性,且说明了如果不学习育儿知识会造成的后果。详情可以看上一期文章:有件事情很重...

  • 小孩的认知

    我们跟孩子的认知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我们也是从无知慢慢变成老城。在孩子眼里,没有好坏概念,只知道谁对她好,她就对谁好...

  • 跟大家分享一次课程--用智慧培养孩子长大

    首先说零到两岁这个阶段。李老师课程当中讲,零到两岁,这个阶段是小孩儿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一个认知社会,做人格分离...

  • 《好好学习》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从认知优势的构建角度看分为三个阶段: 第1阶段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 第2阶段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 第3阶段...

  • 认知的各个阶段

    曾经听别人说过,学习和认知是分不同阶段的,主要分为 入门,中级,高级,专家级等等。这个就好比我们玩游戏,打怪升级的...

  • 技能学习理论

    一)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学习理论 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学习需要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在认知阶段...

  • 导图269:儿童心理咨询师-目录

    儿童心理咨询师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说 ✪✪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

  • 读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有感

    孩子认知发展是有一个阶段性的过程。瑞士皮亚杰提出了四个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 四个角色提高认知效率

    认知四个阶段 认知的四个阶段:感知,认知,决策,行动敏感的感知,理性的认知,黑白的决策,疯子的行动。他们像侦查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孩的认知阶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mo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