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跟一个作家朋友吃饭,跟他说了我要坚持日更年底达到50万字的豪情壮志。他深表佩服,觉得我特别敢想敢做,其实当时我是心虚的。
我甚至都能知道我目前的状态会给我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情况。那种感觉就是在海里即将溺毙,而我知道自己会游泳,却没有游一样,奢望自己能在海水里浮上来。只可惜这个海不是死海。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朋友说他写作这么多年都还没写过50万字,所以瞬间对我无比膜拜。而我心里十分清楚,他发表的大大小小长篇短篇不胜枚举,相比之下,我的屈指可数。还好他没看我写的字,不然估计会很嫌弃吧。
剑飞老师有一个语音写作营,训练大家每天一万字。换做是我,每天胡言乱语一万字肯定是可以的,其实我更好奇的是,怎么修改。
对,口语化自嗨的一万字修改精简需要花多久的时间呢?估计会比写文花费更多的时间。我顿时生出了一种,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感慨,写一篇文章容易,但是把文章精益求精改成作品,就要颇费些功夫。
说到这就会想起极致践行者大会的分享稿,有些嘉宾临到要上台才改好稿子,各种磨稿子,各种折腾,才早就台上的6分钟。
很多人从3000字精简到1000字,字斟句酌,出来的篇篇都是经典。
舒适地带与畏难情绪
记得有一个关于“放下”的经典桥段:
一男子询问住持他一直放不下初恋情人该怎么办。住持没有回答只是示意其端起茶杯接刚泡好的茶。茶水的滚烫透过茶杯,猝不及防烫了男子一手,在男子疼痛惊呼中,茶杯自由落体。“疼了,就放下了”,男子顿悟。
而现实中,真的是疼就会放下吗?很多人疼着疼着吧自己疼死了。就像身中剧毒的人,拿着解药在手上,他知道解药也是毒药,唯有以毒攻毒他才有救,可是解药服用的过程太痛苦了。
最后发展成,他在疼着的过程中,渐渐适应了这种疼,而更为惧怕解药带来的痛,于是最后他也没服下解药,自己死了。
都说人是趋利避害的。可总会出现一些情况:学生不爱读书,子女忤逆父母,员工顶撞上司?他们中好多人,拿着解药不吃,一直等到毒进入五脏六腑。
明明很多事做了对我们有利,可是为什么即便别人各种苦口婆心,有些人还是不选择做对自身有利的事情呢?
因为他们在舒适地带,对新选择有畏难情绪。如果一个人习惯每天五点起床,五点是他的舒适区,你让他四点起来,他知道早起好处多多可以多一个小时的时间,可是他未必就要调整甚至是压榨他的睡眠时间,他就会有畏难情绪。
如果一个人处于每天能写五百字的舒适地带,你告诉他每天写五千进步更大,对他而言,若是能坚持,无疑是好的,可是产出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他每天的写作压力也就相对提高了,他自己害怕。
就像我,每天自己随便写点东西很自在的状态,但是我的水平没办法提高。我很清楚只要我开始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就能有长足的进步,可是我一直没有修改过自己的文章,每天写一点,凑够字数就算够了。整体很敷衍。
因为我不敢从舒适地带走出来,向往成功,却存在畏难情绪。
努力和很努力没有区别,只有极致努力才有区别
我们来看看“努力”、“很努力”和“极致努力”的区别。很多人每天都在坚持,有的人每天坚持写三千字,有的人每天坚持画一幅画,还有的人每天坚持读一本书等等,他们中的很多人,有的人一直在努力,有的人很努力,有的人极致努力。以写作为例:
“努力”每天坚持写3000字,写完了如释重负。
“很努力”每天坚持写3000字,写完了看一遍改改错别字。
“极致努力”每天坚持写3000字,不断修改精简到1500字的优秀作品。
谨以此文,送给不愿意走出舒适地带的人,包括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