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两个朋友和我聊天:
1,其中一个朋友
她今天去看心理医生,医生给她开了抗抑郁的药物,并开始吃药。
最近工作频繁出错,导致恐惧上班,一想到工作就腿软,焦虑不安,出现失眠,记忆力低下,甚至断片的状况。
她在网上做了自我抑郁测试,怀疑自己是焦虑抑郁症。
我建议她多做思想上的建设,不要轻易开始吃药,吃药会产生负作用,还会产生依赖性。
本身是由于工作出了问题,导致精神压力过大,并不是由于大脑出现了问题。
导致压力的根源还在那里,如果不能解决工作上的问题,那么每次上班都会焦虑。
我知道她现在听不进去我的话,她认为现在的症状很严重,需要吃药治疗,她自己无法战胜现在的困难。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除非心理疾病的人想要自己走出来,如果他们躲在里面,你再敲门也无济于事。
其实说白了,她是在为自己的错误找一个借口,因为焦虑抑郁,所以会犯错就理所当然。
她在恐惧犯错,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更没有勇气去面对错误需要承担的责任。
所以,她把自己缩到了壳里,企图以此保护自己。
而我只能看着她痛苦,而不知道怎么引导她,也许她吃药会平缓她的情绪,将恐惧隐藏起来,直到工作一切顺利起来。
在《良医》这部美剧中,医生克莱尔由于手术操作失误,导致本来可以被医治的病人死亡。
这件事给克莱尔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她陷入到自我怀疑中,每次在手术台上有相关操作,就会犹豫不决。
院长推荐克莱尔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和克莱尔的谈话:
D: “你看起来很适应现在的状态.”
K:“谢谢”
D: “并非夸奖,而是对你现在状态的担忧.”
K:“我想每个人的反应不尽相同”
D: “可事实是每个人都有反应,严格地讲你不符合接受治疗和外出休假的情况,所以我不会留你。”
D: “你是个坚强的女孩子,好不疑问,你能走到今天,这种坚强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你因这次意外而感到情感压抑,就需要找人吐露心声,否则的话那种情感会将你吞噬。”
从心理医生的这段话,可以看出来,这件事并不算得上是什么严重的心理问题,因为我们每天生活或者工作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
这甚至都不能成为请假的理由,可是这种情绪需要调节,一旦在人心中扎根,就会吞噬人的理智。
尤其是手术台上的医生,几秒钟的犹豫不决就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导致死亡的发生。
而我朋友的工作,虽然没有严重到和生命挂钩,确和公司的经济利益挂钩,一旦出错就会导致公司损失很大,没有试错的机会。
所以当她因工作错误导致在情感上压抑时,她能想到找人,找医生去咨询和解决问题,是个很积极的解决方案。
只能说,在我们国家心理医生还不完善,更注重药物压制多于思想上的疏解。
而她和我的文字交谈,我犯了致命的错误就是没有倾听她的想法,没有让她畅所欲言,强加了自己的想法给她,错失了和她沟通的最佳机会 。
也许她不会再找我谈这个问题,但我确实很关心她的现状。希望她能早日走出这些阴霾的日子。
2,另外一个朋友,前同事
每次和她聊天,都用视频聊天,她喜欢视频多于文字,她更倾向于及时沟通,向人吐槽。
无不意外,即使知道我即将手术的情况下,还一如既往地吐槽和对老板的各种不满。
如果我不曾在这个老板手下工作过,也许真以为这个老板真的就是喜欢无理取闹,暴躁的暴君。
脾气暴躁不假,但是无理取闹,却不太相付。
所以听人说事,不能听取一面之词。
她述说着老板对她各种不公平,我建议她可以休假回国,调节下心情。
她说公司现在很忙,离不开她,她走了,公司就转不了了。另外一个同事来了一年了,还什么事情都依赖她
我告诉她,老板还能说回国就回国,怎么离了你公司就不行了呢?
今天又吐槽说被老板气的血压都高了,我就劝她。
你就算不回国,也可以带薪请假两周吧,人家两年可以带薪休假一个月,你都几年了,休息两周不过分呀。
她又开始说老板不会同意之类的话。
我说你这个人心太弱了,我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了。
说白了,她就是喜欢各种抱怨的人,并且享受这种抱怨的状态 。
人吧,确实是好人,但是处理事情,真的让人火大。
她向我控诉老板的种种恶行,只是渲泄心中的不满,不是来听取我的建议。
不过她这样也好,每次和老板生完气之后,哭一场,和朋友述下苦,心理什么事情都过去,翻篇了。
而我作为她的一个朋友,听她吐槽,听着吧,图个乐子,事不关己也不会把事情往心里去。
她好,老板好,我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