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过一段叫《找节日》的三人相声,其中逗哏于双月中,找到个二月二“抬头”节,被罚酒三杯。自然,中国的节日中,抬头节是肯定没有的,但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倒还真是中国古代民间传统的节日。
龙是神话里,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司掌行云布雨,常用来象征祥瑞。《说文解字》中,解释“龙”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那时的人们选择黄道附近的二十八组星象,称之为二十八宿,以它们为坐标,来观测天象。“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它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角宿;夏天作物生长,苍龙高悬于南方夜空;而到了秋天,庄稼丰收,苍龙也开始在西方下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古人把仲春时,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崭露头角,称为“见龙在田”,即“龙抬头”;仲夏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称为“飞龙在天”;此外还有“亢龙有悔”、“群龙无首”等,分别对应各时节星象。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中国南方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在古代神格谱系中,龙是海中神物,掌管着降雨。而降雨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年庄稼的丰歉,因此,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龙抬头时节,要在龙神庙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同时唱大戏以娱神;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也有一些地方在龙头节有“起龙船”的活动。
二月初二既是龙头节,也是“土地诞”,即土地公的诞辰日,因此,在南方沿海地区,二月初二主要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中国民间有剃龙头、祭祀、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剃龙头”习俗,或源于古人对龙图腾的崇拜,如古籍中所记载的古人断发纹身,以像龙子习俗。“二月二”这天,许多人都要理发,龙抬头的日子理发叫作“剃龙头”,这预示除旧迎新,一年有好的开始。
同时,在这一天,民间也有许多禁忌避讳“龙抬头”,诸如家中忌动针线,怕伤到龙眼,招灾惹祸;忌担水,认为这天晚上龙要出来活动,禁止到河边或井边担水,以免惊扰龙的行动,招致旱灾之年;忌讳盖房打夯,以防伤“龙头”,等等。
龙抬头时节,敬龙习俗,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在天气渐渐转暖、雨水开始增多的时节,人们希望通过敬龙祈福,顺应这一过程,从而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月二,龙抬头,作为古代民俗的一个节日,如今基本上,已经从中国人的现代生活中淡化出去了。不过,像在这一天,所谓的剃龙头、忌动针线以及吃面条等等习俗,依然流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