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许多人选择外出游玩,可是怎么拍人像才好看,能让我们在出行路上留下美好的回忆呢?
本文我们从简单到复杂,用五个步骤教大家拍出令人惊艳的人物大片。
第一步,选择有合适光线的环境
要想拍得好,就必须选择合适的光线。
比如晚上拍人,可以利用霓虹灯、路灯、商场灯等。看下图用装饰灯做背景,平拍模特效果。

要注意的是,站在灯的正下方会显得鼻子大。因此,模特要多走动,摄影师通过观察人物脸上光影变化,来选择拍摄的最佳视角。

再看利用商场内的灯光拍摄,模特要面向光源,通过转动头部来给脸部补光,避免拍出脸部阴影照片。

而白天拍摄呢,通常有光影效果的照片更有味道,比如下图在咖啡馆平拍。

摄影师要多与模特交流,调动模特情绪,还要合理利用店内的装饰灯,通常暖光灯会让咖啡馆的文艺氛围更加浓郁。

第二步,寻找环境中的色彩
一是利用单一色彩带来的简洁感,比如蓝色天空,蓝色背景墙。

当然也可以在上图蓝色背景中加入其他颜色点缀。
二是用对比强烈的色彩,让照片颜色更丰富。
需要注意,不同时间的环境色彩也不一样。比如拍朝霞、夕阳,最美的时候是太阳升起、落下前的半小时。
观察下面两张不同时间的照片,分别是在太阳落山前后30分钟,右图中天空出现梦幻蓝,此时咖啡馆内暖暖的橙色,与窗外冷色的蓝相互交织映衬,真美啊。

大家需要多积累拍摄经验,想要拍这类照片一定要注意拍摄时间。
第三步,用线条引导视线,用前景制造空间感
下图中的模特扶着栏杆,栏杆的线条将我们的视线引向模特,既突出主题,又增加了照片的纵深感。适合做线条引导的有桌子、栏杆、台阶、墙、跑道等。

上图栏杆是模糊的,形成前景,什么是前景呢?
前景是指模特和镜头之间的物体,主要作用之一是增强画面空间感和立体感。
比如下图拍人时,把拐角的墙壁拍进来,这样有种由近(墙壁)及远(模特)的空间感。

拍前景一般使用虚化效果,比如手机相机的“大光圈”模式。
一般来说,光圈值越小(如F2.8),虚化效果越明显;光圈值越大(如F8),虚化效果越弱。
通常的拍摄手法是:将手机对准拍摄主体,并尽量让前景与主体有一定的距离,以便更好地实现前景虚化。
下图用彩色笔筒做前景虚化,利用小吧台做引导线,大家可以看到这样拍出的照片很有氛围感。

再看下图,因为有了前景虚化,照片场景里有一种偷望美女时被发现的感觉。

第四步,多角度尝试,寻找最佳构图
变换不同的角度可以让照片充满变化,不单调。比如下面街拍时,三个不同的角度让人物更立体、照片内容更丰富多变。

我们在拍摄过程中,要多尝试变换不同的视角,始终将寻找照片中的新鲜感作为重要目标。下面左图是平拍,右图是仰拍。

再看从楼梯上高角度俯拍,利用楼梯的线条和前景虚化,在视角和构图上都很独特,让人眼前一亮。

有时候还可以通过改变角度避开杂乱的背景。

第五步,用景别讲故事
什么是景别?简单地说,就是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的范围。
对于人像拍摄来说,通常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
【远景】以表现环境为主,人物在画面中很小。
【全景】人物全身像,能看出人的整体动作和表情,也对周围环境进行交代。
下面左图是全景,杂乱不好看;但如果拍成如右图一样的远景,人在景中的意境就出来了。

【中景】一般取景范围在人物的膝盖往上。
【近景】一般取景范围在人物的胸腹往上,即通常所说的半身。
中景和近景都能清楚地看见模特的姿势和表情,但中景能较清楚看到周围环境,所以也需要注意对环境的选择。

近景能更清楚地表达模特的动作表情,眼神也更为细腻传神,近景对环境的依赖小,可通过虚化去除杂乱的环境。

【特写】头部、眼睛、手等局部特写,更具视觉冲击力,可以达到以小见大,营造神秘感的效果。

不同景别的照片就像讲故事一样,有此起彼伏的情节。如果你不懂变换景别,整组照片就显得很平淡,没有高潮也没有结尾。
拍人像的一个常识:忌裁切人物的主要关节,比如下面左图切头、切脚,以及右图红色线切关节,而右图中绿色的位置就是可裁剪的。

今日读书:乔旭亮《摄影入门:人物摄影超简单》。
掌握了以上五步技巧,你便能轻松捕捉每一个动人瞬间。开始实践吧,让每一张照片都成为你的艺术品,记录生命中那些不可复制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