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为写作寻找出路
写小说之关于描写的详解

写小说之关于描写的详解

作者: 培根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21-08-08 17:59 被阅读0次

    【语文描写手法有哪些 】

    描写的对象: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含神态)、语言、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按内容分类】

    ●人物描写

    ⒈概括描写, ⒉肖像描写, ⒊语言描写, 4动作描写,

    ⒌心理描写, ⒍细节描写 7.神态描写

    ●景物描写

    ⒈ 静态与动态 ⒉ 客观与主观 ⒊ 反衬与对比

    按特征分类

    ●白描

    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其时进来的是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语言简洁,印象深刻。

    ●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阿累的《一 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 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 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新风霞的《傻二哥》则写得更细腻,把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征刻画得淋漓 尽致,从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准备、吆喝的声调、吆喝的内容到他对顾客和 邻里穷哥们儿的态度都细细写来,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善良、勤快、乐观,穷而有志的年轻 人的性格和形象。

    ●衬托 ,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人 们 常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就是这个意思。衬托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 托,可以以景物来衬托人,也可以人衬托人,还可以物来衬托人,但这些都要根据表达内容 的需要来使用。鲁迅是很擅长衬托笔法的文学大家,他的《在酒楼上》正衬、反衬都写得极 好,同学们可以反复阅读。这里摘出两段,请大家欣赏: “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天,白皑皑的绝无精彩,而且 微雪又飞舞起来了。”用景物从正面衬托了吕韦甫懒散怀旧的心情。

    “几株老梅竞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为意;……山楂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 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某心于远行。”用“ 梅”与“花”反衬吕韦甫的懒散心情。

    【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衣着、神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精讲(一)——肖像描写技法

    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肖像描写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外作家莫不悉心摹画。请看武松外貌:“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突出了武松轩昂的仪表和威武的气概。读罢一个顶天立地的好汉就雕塑般矗立在我们眼前。《青春之歌》里林道静的出场是白旗袍、白袜白鞋白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连脸色也是苍白的。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纯的学生气。而《雷雨》里的繁漪则犹如一只神情忧郁的黑天鹅:除了脸色苍白,通身皆黑。一袭不协调的黑旗袍就表露了这位少妇的寂寞心境和无言的抗争。

    肖像描写有两种写法:一步到位和逐步展现。前者多出现于短篇,后者是人物登场时先概括描写,然后在情节推移和情境的变迁中分散完成。甚至于省略概描,全靠穿插。如阿Q的外貌描写即是显例。瘦骨伶仃、破夹袄破毡帽、黄辫子癞疮疤……这些特征都是在故事进展时提示的而非集中一处描绘。这种与言行、心理描写结合的写法称动态肖像描写,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阿·托尔斯泰很推崇这种写法,他告诫道:“绝不要用整整几十页的篇幅去描绘主人公的肖像,描绘他的面貌、他的身体,说他长得如何漂亮,之后才让这个主人公去展示行动。……这是一种静态。主人公的肖像应该从运动本身,通过斗争,通过冲突,通过行动显现出来。”(《阿·托尔斯泰论文学》)。

      有的作家喜着意描写某一细部,有的则擅长全面描画突出重点。成功的肖像描写笔墨不在多,而在精。能“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它是开启心灵洞府的钥匙。舜、项羽两人重瞳,阳虎貌似仲尼,但貌同心异,萨达姆等国外政要替身何止一个,媒体上的模仿秀、明星脸多得腻人:这些充其量只是形似而己。无神则形僵,有神则形活,“丹青难写是精神”(王安石)。“画眼睛”是有效也是传统的手法,以一目尽传精神。《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拍摄山娃,往往通过占据照片的乌亮的眸子,赤露他们对读书的渴盼之情。像那张用于希望工作的宣传照,的确很动人。孟子说过:“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观其眸子,窥其心胸。中外大师都深谙此道,如托翁对安娜,雨果对吉利亚特(《海上劳工》),哈代对游苔莎(《还乡》),莱蒙托夫对毕巧林(《当代英雄》)的眼睛都有字逾双百的精细描摹。至于老舍在《四世同堂》里对招弟小姐的描绘更是长约260字。这双灵动俏媚的眼睛,凝聚着熠熠的光彩,真是勾魂摄魄。

      “火眼金睛”“豹头环眼”“丹凤眼,卧蚕眉”显系大圣、关张;“鲜鱼眼”“单眉细眼,貌白神清”当属时迁、杨修。至于吴荪甫“霍霍四射的尖利眼光”、葛朗台“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谁人不知?我们不妨玩味一下曹雪芹对眉姿眼态的描写。宝玉“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自不必说;凤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透露出她的风骚、泼辣、机敏和狡诈;黛玉“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分明是自怨身世,为爱心焦;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可见其豪气和胆识。而贾雨村之“剑眉星眼”也点画出他的自负、精干。宝玉挨打后,钗黛各来探伤。宝钗“不觉眼圈微红”,黛玉则“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一个是现场作秀,一个是久哭眼肿,情之浅深,意之虚实,判若云泥。

      谚云: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物外貌的美丑与内心的善恶并非如一。作者往往渲染“心面分裂”,在强烈的比照中显扬人物性格。譬如敲钟人加西莫多心善面丑,王熙凤貌美心毒、口蜜腹剑,我们都耳熟能详。吕布相貌堂堂,器宇轩昂,却是一个有奶便是娘的背主小人。《神雕侠侣》中的女魔头李莫愁、《天龙八部》中的丐帮副帮主之妻康敏,姿容绝世却毒如蛇蝎。尤其后者更是集“仇变”“情变”“孽变”于一身,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肖像描写的角度,除了常见的叙述人角度——直视法,亦即“万能视角”,还可以采取间接描写。

      1.自画法。借镜子、湖面、洗脸水等进行自我观察,勾勒自画像。如“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好半天一动也不动。这是张团团的面孔,弯弯的浓眉毛,像要咬人的嘴巴,七分妖媚三分杀气的眼睛。”(茅盾《锻炼》)

      2.旁观法。他人眼中所见。如刘关张初遇,张关的形貌自刘备眼中写出,“玄德回视其人”,遂引出下文。

      3.互见法。通过人物互相打量,巧妙地描画外貌,从而呈示更多的主观色彩。典型的如宝黛初会。黛玉眼中所见的宝玉:年轻公子的装束、仪表、情态。然后,宝玉细看黛玉形容: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二玉相见,心存默契,顿成倾心知己。

      不难发现,上述四种角度中,直视法最呆板,互见法最高明。

      在中外名篇里,几乎所有精彩的描写范例,都离不开多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而尤以比喻、拟人为最。这已成一条铁律。此谓“引类取譬”。茨威格曾用千字工笔摹绘一双赌徒的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文辞丰赡,摇曳多姿,简直登峰造极。左右手“像两匹暴戾的猛兽互相扭缠,在疯狂的对搏中你揪我压,使得指间发出轧碎桃核一般的脆声……突然,在圆球发出轻微的脆响落进码盘、管台子的唱出彩门的那一秒钟,这双手顿时解开了,像两只猛兽被一颗枪弹同时击中似的。两只手一齐瘫倒……。这两只手像被浪潮揪上海滩的水母似的,在绿泥台面上死寂地平躺了一会。然后……,忽然,这只手猛一下拱起背部活像一头野豹,接着飞快地一弹……那只静卧不动的左手这时如闻警声,马上也惊惶不宁了;它直竖起来,慢慢滑动,真像是在偷偷爬行,挨拢那只瑟瑟发抖、仿佛已被刚才的一掷耗尽了精力的右手,于是,两只手惶惶悚悚地靠在一处,两只肘腕在台面上无声地连连碰击,恰像上下牙打寒战一样。”有谁见过这双“每根筋肉都在倾诉,所有的毛孔几乎全都渗发激情动人心魄”的手?

      设喻作比,贵在贴切、新奇,且褒贬有别。作者惯于在比喻里寄寓爱憎,涂抹感情色调。“这双眼睛活似一只蝴蝶轻盈地短暂地在地面停留一样。长睫毛的眼睛一眨巴,就像蝴蝶在扑翅。眸子恍如翅膀上的不可思议的斑纹”;“这小姑娘像蜥蜴一般灵活、纤弱、黝黑,一对吉卜赛人的大眼睛黑得像两滴墨水……”这是欢快的赞美笔调。蒋介石年轻时两颊微微下陷,长篇小说《关东城播火》以一个妙喻出之,“两腮像磨过多年的灰砚自然地塌下个坑去”,真乃神来之笔,过目难忘。《儿女英雄传》形容半老徐娘的丑相:“擦一层石灰墙也似价的粉脸,点一张猪血盆也似价的嘴唇”(第七回),《日出》里的顾八奶奶“将脂粉砌成一面墙”,在我看来,这些夸张都难敌赵树理笔下的妙喻:老来俏的三仙姑,皱脸抹厚粉,“看起来像驴粪蛋上下了霜。”显然,这是嘲讽的、揶揄的笔调。《复活》里玛丝洛娃“整个脸上现出长期幽禁的人们脸上那种特别惨白的颜色,使人联想到地窖里马铃薯的嫩芽。”作者对遭受肉体和精神双重摧残的、被污损的妓女,寄予深切的同情,同时对社会作了无声的遣责。

    人物描写方法精讲(二)——动作描写技法

    一、技法

    写人,免不了要描写人的动作,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往往能通过行为动作来表现。如同学们学过的《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红军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

    这段话描写了红军老班长连续五个动作。用“坐、捧、嚼、皱、咽”五个准确的动词,写出了老班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为照料小战友、日夜操劳、精神疲乏的神态。“捧”字,突出了老班长对那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的珍惜;“嚼”、“皱”、“咽”三个动词,写出了草根和鱼骨头难以咽下以及老班长饥饿的程度。通过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红军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抗争的坚毅性格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

    (一)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1、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2、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性格、身份特点的动作描写。

    请看下列例段:

    1、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2、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3、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且不重复。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他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顶、弯、蹲、插、倾、飞等”6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四)与语言、外貌、心理等结合起来写。

    二、心法

    人物动作有先后,一步一步我来表。

    巧用动词不重复,恰如其分最为高。

    根据主题写动作,一字千金妙妙妙,妙妙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小说之关于描写的详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po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