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润”?
经济学中,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
市场形成的初期,一般供小于求,此时做的产品,能够赚取更多的“差价”,人们便称之为“利润”。当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进入市场,市场逐渐从蓝海变成红海,当初赚取的“差价”,经过多次的“你降价,我比你更低一些”的循环,最终被压至成本的边缘(“差价”趋于稳定),那么人们便说,现在已经没有利润了。
《底层逻辑》书中指出,实际上,上述这些“差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润”,而是趋势红利与社会工资之和。

1.什么是社会工资?
通俗讲,就是社会付给你的辛苦费。
例如一支笔成本价0.8元,现在售价1元才会有人购买,因此只能有0.2元的“利润”,所以不可能指望靠它获得很多收益,但你说不卖了吧,也说不过去,毕竟社会总是存在需求的,你也许还需要通过售卖这支笔达到引流的目的,那么这0.2元,便是你售卖这支笔的辛苦费,这便是社会工资。
2.什么是趋势红利?
趋势红利,是在市场竞争还不充分时获取的短期利益。简单讲,就是当初圆珠笔刚进入市场的时候,成本价0.8元,你可能把它卖到10元一支,也有客户愿意买单,结合运营成本等考虑,你也不必卖低于1元,否则血本无归,那么这1-10元之间的9元的“利润”,便是市场给予你的趋势红利。
能够获取到趋势红利,说明你切入市场的时机或运气不错,但是,这并不是你的真正利润,因为总会有一天,市场饱和,趋势红利就会被压缩到近乎0。

3.什么才是真正的利润?
真正的利润,源自你没有竞争对手。
例如,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了生产成本,你有能力把上述这支笔的成本,压缩到0.5元,那么0.5-0.8元之间这0.3元,就是你的真正利润,除了你以外,别家都做不到,这种利润,别人几乎拿不走(至少相当一段时间内拿不走)。
对企业而言,创新的维度除了技术创新,还有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营销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等等。这些创新的加入,使得企业形成成本的壁垒,因此让企业即便在价格战中,也占有优势。
因此,面对市场竞争,企业唯有创新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护城河。
对个人而言,道理是相通的。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在工作、创业的同时,开辟自媒体渠道?因为自媒体能塑造个人品牌和影响力,这能够降低客户的认知成本,从海量的同类型产品中脱颖而出,而不那么依赖大量的广告投放,当个人品牌形成一定影响力后,拥有一定的忠实粉丝甚至是付费用户,那么个人品牌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时候,议价能力也会提升,最终都能实现成本的降低。
4.延伸的思考:设法提高溢价,算不算真正的利润?
上一篇《是成本决定价格,还是价值决定价格?》中,提到了定价的问题,基于三个层次的价值进行定价:功能价值、体验价值、个性化价值。
其中,功能价值,更接近于追求成本效益最大化,因此单纯拼功能价值的产品,都会设法优化成本结构。
而具备体验价值、个性化价值的产品,则可实现溢价,那么是否意味着,另一方面能够考虑从这个方向去扩大“利润”?
思考良久,Kong认为,只有当创新到形成壁垒,即他人无法直接与之PK的时候,也能形成真正的利润,这背后的逻辑同样是“没有竞争对手”。
否则,如果你的创新,在一段时间内有可能被他人模仿、另起炉灶的,或者他人并不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即可获得的创新,那么这种类型的创新依然属于“趋势红利”的一种,最终依然会落得价格战收场。

要建立起利润的壁垒,个人认为创新所需要达到的3种程度:
1.实现更低成本的绝对优势,且门槛难以被逾越。(极端例子:你有能力使用更高工艺制程的光刻机)
2.始终比追随者迭代得更快更强大,让模仿者一直处于落后。(例如:一款艾灸理疗设备,每半年迭代一次,至今迭代到第九代)
3.逐渐在定位上实现“升维”,实现错位的差异化竞争。(例如:各大手机厂商还在做自家手机UI的时候,华为推出了万物互联的“鸿蒙”系统)。

365天思考 / DAY1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