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主题: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教学重点:
1、了解孟子及其作品,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把握文章内容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赏析本文写法方面的特点,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
2、体味孟子的思想——性善论和仁政论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探究主旨:
本文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即由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文章在强调后天教养的重要性时,也阐释了“不忍人之心”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
论证思路:
提出中心论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总结论点。
课堂活动:
梳理《<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核心概念、主要观点,探讨这些观点有何共同之处。
课后作业:
每日早读熟读儒家经典三篇:《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并理解背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