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于现代人是美的装饰,就是把头发剪去,也仅是为了方便或依然为着美观。然而,头发在中国的历史上却一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读鲁迅先生创作的《头发的故事》,又一次让人们体会到封建统治旧时代对头发的“执着”。
清朝时期男人都留着辫子,女子会将长发挽起。文章开头提到的“双十节”即辛亥革命纪念日,为了推翻满清对中国的统治,革命者提出了剪去被满清统治者奴役标志的辫子。辛亥革命是为了纪念推翻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的节日,在这样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文章中以N先生为角度,道出了许多他在这头发上的纠结。
N先生留学后剪去了辫子,这辫子剪后就招来了某些人的排挤厌恶和刁钻为难,后来回国,N先生不愿受人非议,便买了假辫子套在头上,但还是有人笑骂。他发现想让这些人闭嘴唯有使用“手杖”,而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N先生自己剪去了头发,然而他是不建议学生剪头发,在他看来剪发之“苦”要大于“乐”,他本着同情的心不要学生剪发。学生并不听他的,想剪的人终于还是剪了。男的把辫子剪了,这女的也要特意把长发剪短,N先生不能理解“何苦”,便是要站在这过来人的经验上给予意见。
N先生自说自话的独白,让人失望而真实地感受到,一场流血的革命,千万高贵的头颅,仍无法坚定国民对一根辫子的态度。N先生出国剪头发,是大环境下都是短发,他回国又买了假辫子,是大环境下都蓄辫子。而N先生做为一个独立的人,他到底更愿意剪短发还是留辫子,或许他曾思考过这个问题,却难免把它当作形式。所以他看到一些些难就为着他人的将来后悔,吃一些些苦就帮人把人劝退,他不愿意学生重蹈覆辙,更想不明白那些女的何苦非要留个短发。
他说“你们这些理想家......”,他说“忘却了一切还是幸福......”,他说“有什么给这些人自己呢......”然而,一直坐在N先生对面的“我”是听不下去的,便任他自言自语,不赞一辞,他自感无趣便打道回府了。
“全留着头发的被官兵杀,还是辫子的被长毛杀”。剪除发辫真的有必要吗?
纠结于外在一撮头发的表现形式在现代人看起来既幼稚又可笑。然而,辫子在中国历来与统治纠缠,这原是人人可自由处理的头发,唯独在中国却不得自由。
剪去辫子,代表的是变革的决心。
辫子的命运早已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然而过早剪了辫子的人吃尽了苦头却是不争的事实,过分着重形式而不重实质的环境使人不知如何自处。辛亥革命让人激昂而又失望。这种复杂的感受有对民众的同情,有对民族“病”了感到担忧和愤恨,更有着启发民智的深刻向往。
讨论头发怎么处理于大众是没有意义的,毕竟头发是很私人的物件。而若在清末变革时期,这辫子留不留代表的是自己,又绝非只是自己。把辫子剪去,是新时代对封建统治坚定说不,也是对革命的义不容辞。
忽然想起老舍所写的《家》中的琴,在五四运动初期,她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不顾母亲的反对和众人的眼光,将长发剪成齐肩短发,那个过程是美啊!
这种美不是现代女性长发短发的美,而是发自内心,弥足珍贵的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