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菊与刀》——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本尼迪克特

作者: 袁鹏_ee05 | 来源:发表于2017-07-30 17:40 被阅读48次

    菊与刀是美国人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诠释的一份研究报告,是美国政府在二战后为更好了解日本民族,制定战后对日管制策略所动员社会学家研究日本的重要资料。

    菊代表的是日本皇室家徽,刀则代表的是武士道精神。天皇和日本是分不开的,日本人把天皇当做宗教信仰来崇尚,誓死效忠;武士道文化一方面表明日本崇尚武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日本对精神的依赖,相信精神力量胜过相信物质力量。菊与刀,温文尔雅又充满杀戮,两个内涵意向迥异的物质,来作为本书的题目,预示着日本人矛盾的性格特点,是再合适不过了。

    整本书从日本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性格特征、道德观念、教育理念等多重维度来阐述大和民族的特点。本尼迪克特从一个美国人的角度,运用对比的方式,夹叙夹议的叙述了日本人和西方人在文化等特点上不同,并且把日本人性格上的矛盾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出来:温和有礼而又极其好斗,绝对服从而又不愿任人摆布,誓死忠心而又易于叛变。读完的感觉就像整个日本民族都走在性格的极端,让人十分诧异。

    由于是描述日本人文化特性的研究报告,书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对日本民族发展历史和矛盾特性的阐述,作者也是在参考资料和书籍对日本所进行的文献研究,缺乏更深入层次的原因探讨。有时思考,为什么日本民族会发展成作者所描述的这种矛盾又极端的民族特性。记得对书里面谈日本教育有比较深的印象,日本人人生曲线的任性自由程度是呈倒U型的,也就是说在婴儿到儿童时期和老年时期,拥有最大程度的自由和任性,在成年时期,则必须接受制约和规则。然而这和西方教育大相径庭。西方是典型的正U型,孩子从婴儿就要受到规则的限制,定时定量喂奶、哭闹放任置之,成年后则摆脱家庭,成为独立个体任由发展。不同的教育方式是否是产生民族特性的根源?也许未必。毕竟日本的教育方式并非独有,而是东方人的长久习惯。因此我更多的认为这种特征源于民族的历史发展。而近代日本的转变,缺乏民族发展的连续性。我们知道在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国家,无论从皇室、社会阶层、家庭地位等级,都非常的严格,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极度压抑的状态。在发现与西方列强实力的差距之后,希望快速增强本国实力,便自上而下的全盘学习西方,破除等级制度,维新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方面全面改革,学习更为先进的西方。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制度跳跃到另一个制度,一下从等级森严的封建牢笼跳跃到自由开放的西方文明,日本民族仿佛在一夜之间跨越了两级,缺乏有连续性的渐变,这种快进式 的大跨越,应该就是造成整个民族性格的两级分化和矛盾性格特点的原因。

    当然,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对于这本研究日本文化的经典之作,放在今天这个时代,若是我们还把它当做是认识和发现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全部,我觉得还是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容易犯很多主观的错误。不仅是因为社会本身就是多元化的,会有很多地域和阶级的特性,不能一概而论,更是因为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进步,大环境改变的情况下,日本社会也在发展和转变。不能因为一本二战时期的著作就深以为掌握了日本民族和文化的全部,权当是对历史上日本的解读更为贴切。

    日本的菊与刀,同时也是在写我们自己。日本的文化特性和古老中国文化的弘扬是不可分离的。这份研究报告的背后,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影子。读菊与刀,更应该好好思考自己,文化的继承和淡出,是否真的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菊与刀》——本尼迪克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rk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