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江南水乡,白墙黛瓦往往是第一印象。
以前见过一些江南建筑,两边总是会有高墙矗立,而且高于屋顶。就是长这个样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9573/f50d74dc773c85dc.png)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建筑形态。
从建筑建造成本来看,感觉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建造难度和维护难度都会提高。所以一直当做是“存在必有其道理”的东西,没有仔细考虑什么原因。
今天查了一下,原来这种墙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叫“马头墙”。也叫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高出房子两侧上部的墙面,一是为了防止火灾顺房蔓延,二是为了防盗,古时候徽商经常外出经商,剩下妇孺老人在家,包括窄小的门窗,都是间接起到防盗的作用。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金印式”或“朝笏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
果然长见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