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国

作者: 夏洛特没烦恼 | 来源:发表于2018-04-20 22:12 被阅读5次

《巨婴国》看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读后感的确需要花费好多时间来整理。这本书,我觉得是值得读一读的,让你去看到真实的自己,也能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下面从几方面来讲述巨婴的行为:

 

我们集体停留在婴儿期

巨婴,即成年婴儿。1岁以前,称为婴儿。说国人是巨婴,是因为身体上是成年人,而心理发展水平,还是婴儿水准。所以中国的吃文化非常发达。

1岁以前婴儿,还有个重要特点是,婴儿必须和妈妈在一起。并且婴儿的生活是不能自理的。所以情感生活中,都在找妈,找依赖感。

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口欲期,1岁以前,嘴部是快感中心。口欲期的集中表现是好吃,并且什么事情都要通过嘴来体验。

肛欲期,1-3岁,肛门是快感中心。肛欲期表现为控制和强迫,追求洁净和秩序。德国,日本就很像处于这一阶段。

性蕾期,3-5岁,孩子有了明显的性意识,快感中心转移到生殖器官部位,并且有男孩想恋母杀父的动力,女孩有了恋父仇母的动力。

孩子会跟同性父母争夺异性父母,即男孩会跟爸爸争夺妈妈。当孩子这一阶段发展顺利,性能量被充分表达,攻击性,竞争也被允许,表现在成年人身上,就是接纳自己的性能量和对方的性能量,接纳对方的嫉妒心,允许自己的伴侣有异性朋友和适度花心,不会只想着自己为所欲为,却要求伴侣忠诚。在处理情感和性时,像成年人一样。

潜伏期,6-12岁,性能量是像突然消失一样,孩子们表现为更喜欢与同性伙伴交往。生殖期,13-18岁,即青春期,性能量爆炸,一个人身体上做好了生育的准备。

妈宝男是怎样形成的?

一,是因为在婴儿期严重缺母爱,而对母爱的渴望是所有人的诉求

二,长大以后发现对母亲言听计从,得到妈妈的关注。于是压抑了对妈妈的不满和攻击,惧怕自己的攻击性,不敢向母亲表达,这一点却转向对妻子去表达或者其他女性的鄙视愤怒。

用表面完整逃避破碎的心灵---逼婚的深层逻辑

 为什么父母喜欢催婚?或许这是一个全社会都焦虑的话题-----你怎么还没有结婚生子成立家庭?你怎么了,你不正常吗?

结婚生子,构成一个完整家庭,这样就貌似活得像一个正常人,像个完整的齐活人。如此一来,内在的不完整,内在的破碎心灵,就可以逃避了,所以在农村,乃至城市,一旦出事就想冲喜,给心理不完整,社会不完整甚至心理都不完整的孩子,用冲喜的方式,整个齐活样来,骗骗自己,孩子,他人。

例子是:20实际90年代,潮汕一家富有的人花上百万举行一场宏大的婚礼,可新娘子却是个患有精神分裂,她的母亲为她入赘了一个条件尚可的女婿,可悲的是后来生了一个男孩,也早早被诊断出儿童精神分裂症。这位母亲其实还有个儿子,不是非得要入赘一个女婿不可,但是她就是为了出一口气,你们看不起我有这样的女儿,我办一场婚礼,还找个不错的女婿呢。不管孩子怎样,成个家意味着他们就是正常人。

催婚这件事,一方面是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会嚼舌根,爱评断是非,但另一方面,自己也会觉得没有在正确的年龄构建一个完整家庭。觉得自己一个人不完整,只有两个人结婚才完整。

破碎无处不在,痛苦也无处不在。春节的团聚,爱,成立家庭,都是孤独心灵在寻求链接。但是希望我们真的抱慰彼此,而不是只追求形式上的完整。 

中国式大家庭和回家过年

中国式大家庭,拼命的黏在一起,一方面是为了抱团,一方面是为了追求虚假的亲密。其实这种抱团共生的状态,只有一个人感觉很好,大家长,其他人都难受,想逃离,但是很少人敢这么做。

最专制的大家庭中,最可怕的不是大家长,而是帮凶。有的家庭,几乎所有人都会成为打压某个人的帮凶。譬如,一个女子抗婚,因婚姻是父母安排的,她不喜欢。结果所有亲人轮番上阵,哭,骂,苦口婆心,都要她从了吧,都是为了你好。好似现在对快三十岁单身的人,找个差不多的就嫁了吧,催你也是为你好。 

对控制者说不,找到你的节奏

日本小说家村上树说:不管全世界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事情怎么也不长久。

一个人如果太考虑别人,就会失去自己的节奏。但是身体总要做一些努力,去找回自己失去的韵律与节奏。很多拖延中,藏着这一渴求。但是无数人失去了自己节奏,原因是身边有一个控制者,将他的意志强加给你,处处干涉你,而你的节奏一再被打破。这个人常见于母亲或者妻子或者父亲。他们会时常纠正你。

如果你有一个什么事情都要纠正一下你的妈妈,你就很容易有拖延症。有拖延症的人,头脑和身体是分裂的,头脑指挥不了身体。

改善被控制,告诉自己,想要做什么事,有一个理由就够了,不需要别人批准。可以跟控制者沟通,我有我的想法和选择。对控制者有点耐心,因为控制者一旦失控,他们自己也会很害怕这样的体验。

中国式好人,封闭的好人,请认识你自己

好人是集体主义倡导的,要以牺牲小家为大家,牺牲小我为大我。这样,每个人就被忽略了。被忽略的人,作为一个能量体,是黑色的,充满绝望,怨恨,悲伤,会吓到自己,觉得自己坏极了,于是去伪装做一个好人。

好人常常是看似包容有爱封闭,通过灭掉自己的需求与声音,而获得一份僵硬而可怜的安宁。这也是有的人恋爱中,一方愿意照顾对方,但是其实没有心。

“好”得没朋友,“好”得难成功。好人常常不欠别人东西,欠了就不好了,这种客气从孤独中生出,继而又将他们锁在孤独中。太多的人自我压缩,如懂事,不麻烦别人等。好人对外人是不发脾气,但是回到家里,对家人就充满怨恨,抱怨别人的坏。

好人容易把自己身体搞得很累,易病,因为他在攻击自己身体。由此好像在说,你这个坏人,把我搞成这样子了还不收敛。久而久之就会变成道德的僵尸。好人看不到自己身上的恶,很容易看到别人身上的恶。善良和好人常常就成了一个防御,防御自己身上的恶。

我们应该做好人,还是坏人?答案是真实的人。 

全能自恋可以分为意志自恋和完美自恋

意志自恋是我的意愿必须付诸实践,不能被阻拦,特别是作为伴侣或亲人的你不能阻拦。

完美自恋,明确觉得或者隐约觉得自己是完美。通常是对个人形象的自恋,隐约自恋则是对道德和能力的自恋。完美自恋意味着我是完美的,所以问题关系都是对的。意志自恋对关系有很直接的杀伤力,因为对方必须遵从我的意愿帮我实现,所以意志自恋会导致强控制和爆裂情绪。

全能自恋的四种表现

A,追求优秀,甚至完美

 第一点,成为卓越强迫症,可表达为不优秀,不配活。很多人遇事,如意外灾难,会内疚,喜欢过度的内归因—都是我的错。暗含:如果我是完美的,事情就可以被我彻底控制,都怪我不完美。越是认为自己是完美的全能,越是容易痛苦。父母总是喜欢夸别人家的孩子,可能是父母将我必须是全能的完美的渴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变成你必须是完美的。

B想法多,行动困难

这里有两个常见而又不知不觉的原因。一,婴儿只提供想法,妈妈负责完成。二,我是完美的,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照我的意思转,否则,我就崩溃的想死。

第一点心理,看起来有问题。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国内很多企业家,最常用的方法是“画饼”。他们提供想法,让其他人去完成。

第二点心理,常见于很多拖延症。他们有很完美的想法,但是不能实施。因为真实去落实,他们的全能感必然会被颠覆。

譬如,一个女孩说她希望自己的会计师考试能得高分,但是自己不能投入学习。原因很直接---真去学习的时候,发现掌握知识都需要时间,并不能做到一学就会。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事实,但却打击了她的“我应该是全能的”想象。所以就变成了“我没有成功是因为我没有投入,真的投入的话,一定会了不起”。

C诛心论

语言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很容易得罪人,所以最好说话的时候要含糊,难得糊涂是一个真正有用的生存哲学。

成熟心智的一个起步标准,就是能区分想象和现实,并知道想法不等于行动,更不能等于后果。还知道从想法到行动等都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才可能变成行动。但是婴儿期不能很好的区分你我,也不能很好的区分想法和行动后果。这样他就不能包容自己复杂混乱的想法,他特别是攻击性。你必须知道,我想打你,不等于真打。然后才能有我想打你的想法。

D,在关系中受伤后,会退行到孤独的全能自恋中

当妈妈满足了婴儿吃喝拉撒睡玩的需要时,婴儿的全能自恋会得到满足,那一刻有神一般的感觉,但是不管妈妈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完美。当婴儿在关系中受挫时,也可能退行到全能自恋中,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譬如:很多人失恋或者离婚后,变得非常积极,简直无所不能,意思是我离了你也可以过的很好,但这时候的积极都伴随着孤独,这样的人也会非常抗拒深度而亲密的关系。

自恋的幻梦

小孩子更有力量哪吒和悟空

将孩子本来可以无比丰盛的生命,压缩到学习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上,而且还是僵硬的应试教育体系上,是家长对孩子掌控的一个经典表现。

活力是可怕的,但父母会以各种方式打压这种活力。譬如悟空,和哪吒,---为所欲为的儿童。悟空是石头里生的,无父无母,所以无牵无挂。所以敢大闹天宫,在取经路上杀妖无数等,但最终也逃不出如来佛祖的五指山,还有观音菩萨的紧箍咒。

哪吒闹海,还剔骨还肉,与父母断绝恩情。这都表现孩子的天性,敢于膨胀,表现自己的天性。现实生活中的孩子,少年老成,早早懂事,失去了锐气和活力。为什么我们难么喜欢孙悟空和哪吒的故事,是希望像他们一样,但却被学业,父母压迫控制。

脆弱的真相和高考独木桥

 如果你在人际关系中交往非常脆弱,那么仔细观察自己,都会发现隐藏着逻辑:

1,我对你表达了一份渴望,如果你满足了我的渴望,这很好。

2,如果没有满足,我的渴望立即变成了暴怒。

3,暴怒向外表达,就变成了显而易见的破坏力,即暴脾气

4,作为脆弱的人,我不敢向外对你表达我的暴怒,于是暴怒的能量变成攻击自己----看你这么傻,这么笨。

所以,暴怒,准确的说是自恋性暴怒,才是脆弱的表达。

自恋即世界要按照我的意愿运转,否则我暴怒,暴怒指向外界就变成了坏脾气,向内就变成了对自己的破坏,也即脆弱。

高考独木桥,也来自这份焦虑,我或我的孩子付出了努力,就必须得到效果,最好上清华北大,否则就有毁灭即死亡能量出来。但是高考失败看起来主要是考生自己的事情,没有一个明显的敌人可以去攻击去恨,毁灭欲难以向外,只好反过来攻击自己。高考后自杀和自我憎恶多来源于此。

中国女人为什么脾气大?

 我们的文化多少鼓励女性有脾气,男人要学会忍让。女人将自己的未来依托于男人,在以前女人依靠自己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还有一点是生孩子,一般的家庭,在有孩子以后矛盾会增多。生育的能力也是女人发脾气的权利。

国人为什么爱归罪于别人

 归罪别人,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是,某爸爸饭没做好,却怪孩子碍手碍脚,害的他饭都做不好。某天小明过生日,他爸爸的自行车在走廊里被偷了,同时外面又下雨,谁也没听到动静,然后他爸爸就会说,今天过生日真晦气,都怪你,不然车怎么被偷了?于是被大骂一顿。

我们常常因为自己没有做好一件事情,把原因怪罪到别的不相关的人和事情上,把责任推给第三方,以此来逃脱自己内心的自责,愧疚。其实就是害怕自己失控,产生恐惧,想要每件事情都应该符合自己的想法,如果不符合就有崩溃感,随即就要去怪罪。这也是要面子的关键,必须要维护面子,因里子是破碎或者空的。

孝就是顺,父母对待孩子的心里逻辑

孝道更多的说的是孝顺,孝敬父母,顺从父母的意愿。以父母为中心,考虑父母的想法意愿去做事。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发展的是假的自我。对于父母的要求,没有多少人会反抗。大部分都会说,毕竟是爸妈,要听爸妈的话。父母是不会伤害我们的等等。有时候,过多的考虑父母,反而限制了自己的决定。婚姻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的父母使唤孩子干活,做家务,学习兴趣班,做不好就挨揍。还会说我生你,养你,辛辛苦苦赚钱给你花,供你上学,你就应该要听我的,按我的要求做好。还要无条件服从,不然称之为不孝顺。而且身边的人一定会劝你,父母打你骂你都是为你好。

这是婴儿的全能感驱使,婴儿倾向于无情的使用客体,他创造它,利用它,完全出于自己的快来,在完全侵吞时又毁灭它。---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

听话哲学中的生死绞杀

听话是中国式教育的核心。家长经常夸孩子时,少不了使用“听话”和“乖”这两个词。如果孩子听话,家长会觉得省心,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会觉得烦透了。

孩子最不听话的时期,集中在青春期。这个时候孩子想法多,好玩好动,但是父母会在这一时期会压制孩子的个性发展。通过打,说教,关禁闭,没收玩具等形式。

孩子少年老成其实是对巨婴父母的一种被迫的服从。但是等从孩子变成父母,就得到了可以压制孩子的绝对资格,这时巨婴的那种为所欲为就可以出来了。并且你怎么对孩子,都被社会说成教育,哪怕是虐待孩子,也最多是说成教育方式不当。

这也是有的人,作为孩子的时候,脾气很好。成为父母以后,脾气却非常暴躁的原因。

为什么非得喂胖孩子,喂养孩子的权利

 总是想往孩子嘴里塞东西,看着孩子吃东西就很开心。老人这种行为是因为他们童年事太饥饿了。把这种感觉投射到孙子孙女身上,但这不是现在孩子真实的需求。也有可能是爱孩子,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所以唯一的方式就是喂孩子吃。

并且,我喂给你吃,你要长高长胖,才能得到证明,我的意志在你身上被你接受并展现。-----这是权力感

这种喂养中,隐藏着一个逻辑----我喂你,你就要心甘情愿接受,否则就不是好孩子,而且我会很愤怒。进一步的信息是---我喂你的是好东西,你怎么可以拒绝呢?!这种是带有威胁味的,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空间。

无回应即绝境----你是如何发出自己声音的

你是如何发出自己声音的?如果回应别人向你发出的声音?这是基本的沟通能力。很多人成年人感觉到,若对方没有回应或者不及时回应,自己的情绪会产生巨大的波动。幼小的孩子也是。

呵呵,这两个字被一个网络调查评为2013年度最伤人聊天词汇。哦,也是。“哦”的伤害力有多大?网友叶蓝天深有体会。她和男友是异地恋,十月一假期,她想去见男友,早QQ上告诉他,男友只回了一个哦字,她大怒,提出分手,虽然被男友极力挽回,但哦从此成了他们网络聊天禁语。

对孩子来说,没有回应就是绝境。并且幼童获得的回应的数量和质量,将决定他未来的沟通能力。 当孩子发出呼唤时,不仅要回应,而且要及时回应。最新研究调查表明,若婴儿向妈妈发出信号,妈妈能在7秒内准确回应,婴儿就没有受挫感,超过7秒,孩子就会有受挫感,如果总是受挫,妈妈基本不回应,那么婴儿就会减少向妈妈发出呼唤。

严重的宅,极有可能有这样的背景。还有一些不喜欢跟别人打招呼或者主动联系的,也有害怕得不到回应的可能。妈妈回应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在那一刻被确认,于是存在了,因为妈妈这一刻也是存在的,孩子有存在感。

最累的是--自闭和孤独

最累的人是什么都不做的人。

一些人,很少工作,很少交际,但是他们任何时候都累。这源自内心的交战。一方面,无比渴望和人或事链接,另一方面,他们又恐惧建立任何链接,所以要压制链接的渴望。链接的渴望是人类最根本的渴望,要压制它,将耗掉大量的能量,所以累如此而来。相反,有意义的忙,反而是一种治疗。

我们都知道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越做越有精神,因为投入,你就和事情建立了链接。同理,和喜欢的人一起,也可以越来越享受,也是链接的发生。链接意味着关系成为了一个通道,双方的能量在这通道中流动。

静坐和冥想,深度睡眠也是很好的与自己建立链接的方式。

自我否定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

对一个人而言,最可怕的是,他最为重要的感受,却被周围的人否定。说你不应该这样,你应该是相反的样子。内心严重的分裂,甚至精神分裂大多就是这样发生的。

有时,一个学生受到了老师的伤害,但学校不会给他支持。回到家,父母也说,老师虐待你是教育你。书中也这么说。最后他也得分裂。最可怕的是,无论到哪里,别人都会说虐待你的人是爱你的。所以请“看见”痛苦者的痛苦感受,确认他们痛苦感受的真实,不要粗暴地进行批判,更不要朝反方向说。

看见就是爱,而爱就是答案

小孩子生气,伤心的时候,不用讲道理,就是过去抱抱他,他很快就好了。这是因为看见,所以孩子的能量就流动起来了。大人也是这样,情侣吵架,如果有一方不跟对方理论对错,就是抱一抱,也会停止吵架。

能看见,就会被安抚。看见就是爱,而爱就是答案。相反压制不是答案。每当你的一个主动的选择,都是这份能量在表达。所以你如何选择,就是你生命根本所在。

成为你自己的英雄

诺兰的《蝙蝠侠》中青梅竹马的瑞秋对布鲁斯韦恩说:“你内心深处如何并不重要,你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你是谁。”看清自己内心深处是怎样的,这极为重要,你可以更好的做选择,你的选择最终决定了你是谁。

拓宽你心灵的空间

 把问题保持在一个清澈的水池中,看看有没有一朵莲花会绽放。----美国催眠师斯蒂芬吉利根

人际关系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别人的不同意见或负面情绪,自己有多大的容纳空间。这个空间常说是度量。

一个人能有多大的度量,取决于他在心中有多大程度上住着一个人。而这一点又取决于他自己曾在多大程度上能住进另外一个人的心里。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成就是让孩子心里住下一个爱的人,而这个人最初是妈妈。这一点能实现,需要妈妈心里住着孩子,并且能持续稳定地给孩子爱。父母要去包容孩子的负面情绪和不同于父母的看法,理解并接纳他们的存在,让他们在关系中表达,流动。 

PS:真爱,源自真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相关文章

  • 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

    武志红的《巨婴国》,阅读之后深深震撼了我,我们都是巨婴?中国90%以上的人都是巨婴?我们生活的国度,是一个巨婴国?...

  • 《巨婴国》

    你猜你是不是一个巨婴呢?巨婴是什么?巨婴的现象是什么?想要摆脱巨婴吗?看看自己是不是那个巨婴国里的巨婴吧! 巨婴是...

  • 你有多少巨婴成分

    罗辑思维视频第198期《你是巨婴吗?》,让我了解巨婴的世界,内容来自武志红的新著《巨婴国》,认为中国是一个巨婴的国...

  • 巨婴?巨婴国!

    中国式好人 中国式好人,看起来对人很好,但情感是淡漠的,缺乏热情,并且总伴着孤独,有好人的面子,鬼一般的里子,沉默...

  • 3月17日打卡

    《巨婴国》22页

  • 用巨婴理论,可以完美解释中医为什么有效

    巨婴有两种,一是控制型巨婴,二是求赏型巨婴。要想了解控制型巨婴,请读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想了解求赏型巨婴,请读...

  • 3月20日打卡

    《巨婴国》20-25

  • 3月21日打卡

    《巨婴国》22-30

  • 厉国刚:你家有巨婴吗?巨婴是怎样养成的

    厉国刚:你家有巨婴吗?巨婴是怎样养成的 都说这个社会巨婴多。走的路多了,见到的人多了,难免就会遇上。所谓巨婴,生理...

  •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巨婴?

    深以为,《巨婴国》必然会被禁的。因为国人大多都是巨婴,我们的文化也是巨婴文化,而这样一本书会被巨婴视为一种批评,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巨婴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tt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