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真的很有风险。写着写着不小心就把自已写进去了。所以我总想:《水浒》谁是施耐庵?
上高中时,学校有一个奇人。衣着打扮,气质谈吐不亚于一些老师,偶尔抽根烟。后来才知道,他是个“老补”。当我毕业时,此君和我一样落榜。而后我们就是一条战线了。
但他却上了半年下海做生意。当我已在大学时,此君又回去上学了。坎坎坷坷,复读六年,终于过了河。
那些年,考上,转户口,上学不花钱,分配工作,这荣耀何等骄傲。今天在一定领导岗位的专业干部,都是当时的大学生。知识改变命运,那时是硬梆梆的道理。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及预选,录取率从十比一到我们的八比一,都是一路拼杀。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于时补习很值得,不丢人。“补习生,做为一个时代的名词,在未来教育大字典中要有注解。”当年副校长的讲话。
事实证明了,今天在很多岗位上的专业人才,复读生比例很大。不知谁搞了个补习同学群,还聚会了几次。第一次去,都不认识了,后来不断壮大,竟拉扯上了连续六届的校友。
补习是艰苦的。从早到晚与中学生不一样的压力,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生活,一言难尽。
补习是复杂的。既有学生的身份,又有社会青年的身份。复杂的环境,接触到复杂的人和事,一如《补习生》中的刘光明。
刘光明是洒脱的。但写着就有了我郁闷的韵味,我也成了文中人,至少有一部分。
不知简中有无我那个时代的补习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