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砍柴书院
那些隐而不现却真实存在的暴力

那些隐而不现却真实存在的暴力

作者: 菜梆梆 | 来源:发表于2018-12-30 22:21 被阅读2次


校园里,有学生不堪辱骂被迫退学;

职场中,有员工受不了同事间的排挤愤然离职;

亲密关系之间,也会有一方被另一半的冷漠、无视逼得性情大变。

有人对这些现象不以为然,还吐槽道:这些人不就是玻璃心么?

可是,这些辱骂、排挤、冷漠和无视的杀伤力,并不比那些看得见的暴力要小。法国精神分析专家玛丽·伊里戈扬就在《冷暴力》中,把这种隐而不现的暴力视为精神虐待,它们早就在亲密关系和社会关系中蔓延开来。

无论是身边的例子、还是影视作品的片段,都能看到冷暴力带来的伤害:

1.不存在的第三者

结束了北漂,回家工作的老徐总是怀疑妻子出轨。

查看了妻子近半年的手机通话记录后,有一通时间长达10分钟的电话,引起了他的怀疑。后来,徐太太上班时必须保持电话畅通,随时接听夺命连环call,下班后被迫面壁思过直至天明。在这场混战中,双方的子女也深陷其中。他们被迫选择“如果父母离婚,你要跟谁过”。

徐太太不堪这种精神虐待,爽快承认错误,原以为一切都会随之结束,可没想到虐待并未停止。老徐一边要求离婚,一边却迟迟不在离婚协议签字。在衣物被悉数丢出家门后,徐太太简单收拾了自己的行李,搬了出去,脱离这段令人身心俱疲的关系。

在这段关系中,老徐不仅是施虐者,还在公众面前扮演被抛弃者的角色。

处在受虐地位的徐太太试图寻求社会支持,可最终都以“清官难断家务事”“床头吵架床尾和”这种言论堵了回去。

分析老徐的纠缠和骚扰行为,是为了不恨自己(外在的高自尊其实是内在的自备:恨自己没有高于对方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以至于带了绿帽子),他必须从“曾经”属于他徐太太身上,为恨意寻找出口。

作为第三者见证的子女,不愿与父母断绝关系,也被迫成了受虐者——被当做“那个人(徐太太)”的孩子而受到攻击。在这场本该与孩子无关的冲突中,他们被召来当目击证人,被迫承受了连带的责任。

2 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2018年年初,《无问西东》上映,剧中描述描述了这样一对夫妻:

刘淑芬辛苦供养许伯常上大学,可在许伯常长了见识、开了眼界之后,自然看不上没文化刘淑芬,更别提实现当年娶她的承诺。最后,刘淑芬拿着刀,逼迫许伯常娶了自己。

婚后,刘淑芬对许伯常很好,像亲妈照顾儿子一样掏心掏肺的好,省下自己的粮票只为许伯常不饿肚子。

在旁人看来,刘淑芬这种蛮横粗鄙的农村妇女是配不上有才有貌的许伯常的,甚至有许多女学生,替自己的许老师打抱不平。可是,在旁人看不到的时候,许伯常对待刘淑芬的方式,可谓是相当的冷漠无情了:“你得到我的人,却得不到我的心”。

就像剧中刘淑芬对许伯常说过的一段话:“你让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无论双方的关系如何,冷暴力的本质都是利用对方的弱点,日复一日对其进行贬低、羞辱、嘲讽、排挤,直到对方产生自我怀疑。

亲密关系中,如果有一方觉得不公平,就有可能把这种不公平当作为“胁迫”对方满足自己的手段。而另一方,则会被这种亏欠压得喘不过来,只想通过逃避,短暂地喘口气。

刘淑芬和许伯常的日常就是这样。在道德上,刘淑芬是许伯常的主宰,由于对方长期的冷漠,她只能通过辱骂来维护自己低到尘埃里的自尊;而许伯常,总觉得自己是在他人胁迫下,做出了不情愿的选择。他用不回应、不理睬对待刘淑芬,让她觉得自己好像是个不存在的透明人。正是这种畸形的关系,间接导致了刘淑芬自杀的悲剧。

3.司空见惯的职场冷暴力

休完产假又爱找茬的暴脾气领导回归,员工们如临大敌。

负责流程审批的小田就中了招,在众目睽睽下被领导贴上三大标签:工作内容毫无意义、做事没有逻辑、智商有很大问题。

事后老同事前来安慰说,领导嘛就是这个样子,习惯了就好。但小田发现,曾经的饭搭子不再叫他一起吃饭了,下班后的部门聚餐也没人主动邀约。似乎和小田走得太近,就会引火上身。曾经日常沟通点头哈腰的同事,也换了一副嘴脸。

在这样处处遭受排挤的工作氛围下,小田辞职……

现在,小田是魔都某公司的合伙人,风头正劲~

能说小田的能力不行吗?似乎并不能,不然人家现在也做不到合伙人的位置。可为什么小田会在不同的公司,有着不同的待遇?这里面,人的问题是关键。

在小团体、或者组织混乱的公司里,抱团的群体往往通过批评他人凝聚向心力,再加上一个缺乏道德的领导者,人们就容易变得毫无判断是非的能力。

如果小田没有及时抽身,离开那个让人压力山大的环境,长期以往,精神虐待就会展现它强大的破坏力。

4.决定人生的权利,在你手里

类似的冷暴力不仅发生在亲密关系中,也会发生在社会关系里。面对这样的精神虐待,大多数受虐的一方,会认为这种事情忍一忍就过去了。

可是,那些实施冷暴力的人往往是“资深玩家”,他们的行为模式难以撼动。对于受虐者来说,一味妥协退让并不能感化施虐者,主动权只把控在自己手里。

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在《冷暴力》中,介绍了应对冷暴力的三个步骤:主要分为调整、行动和寻找社会支持

首先,是调整你的自我认知。要意识并承认,对方的行为伤害了你,让你感到无助、一无是处。承认这个与你日日共处的人,是危险且有害的。

用冷处理的方式,不要回应施虐者的谎言,避免越陷越深。不要与施虐者有过多的接触,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然后,采取行动,及时止损。

受虐者要迈出及时止损的第一步,打破精神虐待造成的恶性循环,早点摊牌。比方说,主动提出离婚、离职。从源头上,不给施虐者以可乘之机。

最后,寻找社会支持。

独自对抗那些隐而不现的冷暴力对心理会产生很大的损耗,这时,有效的支持必不可少。这种精神虐待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会摧毁一个人的自我防御系统,让受虐者产生一种“我很没用”的念头。

这时,来自他人的理解、陪伴,专业人士的咨询和援助都能让施虐者重拾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支持,并不一定来自于父母和亲人,而是从心理层面,能给予受虐者力量的人。

虽然曾经遭受精神虐待的经历,会影响我们后来的人生,但决定这种负面影响力的,是我们自己。因为,决定人生方向的权利,始终在我们自己手里

相关文章

  • 那些隐而不现却真实存在的暴力

    校园里,有学生不堪辱骂被迫退学; 职场中,有员工受不了同事间的排挤愤然离职; 亲密关系之间,也会有一方被另一半的冷...

  • 冷暴力:隐而不现却真实存在

    2007年,把冷暴力的描述性研究作为SRTP的我们,在百度中能搜索到的词条寥寥无几。 时至今日,百度词条中的冷暴力...

  • 听书 |《冷暴力》:坚持善意沟通,永远富有建设性意义

    1.听书笔记 1)精神虐待分为人格腐蚀、公开暴力两个阶段,这是一种隐而不现却真实存在的暴力。 2)施虐者往往具有恶...

  • 吟蝶

    蝴蝶就在那些果核内 随胚胎绽芽而舞蹁跹 忽东飞飞 忽西飞飞 忽上飞飞 忽下飞飞 忽隐花丛 不现……

  • 隐而未现的过错

    这段时间与读书会的姐妹们共读慕安德烈的«谦卑»,每周一篇深刻地交换我们的灵命成长故事。才发现原来骄傲与老我,多么顽...

  • 那些奇妙,敏感,却真实存在的事实

    静思,遐想 人一生有多少个期待 ,有多少刻骨铭心的记忆啊!也许人小的时候对那些感动特别的敏感...

  • 【吾日省】5/9/2022

    真实比完美重要。真实其实就是自己不想面对的那些痛苦、心中的那些恶,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存在。所以不妨接受它们,或愤怒...

  • 【关于信念】

    听闻那些念力的事件 是虚构还是真实 我愿相信若那念力真实存在过 那事件应也存在过 磁场的存在早已被周知 而它能所存...

  • 怀远

    明月,明月,隐而不现。拳拳思念,寄予远方。忙碌的你是否会停下笔尖,聆听我落尘的烦恼 故人,故人,去而不返。款款深情...

  • 隐·现

    十二月的轻描思绪,淡写回忆 像一片落花 渐行渐远 却又款摆飘香的裙裾 残影卒现 岁月的美丽容颜沉淀悄然 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隐而不现却真实存在的暴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ub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