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楚庄王“绝缨宴”的故事等,颇有感慨。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的诸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平定了斗越椒之乱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了。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了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
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杀风景?”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宴”。 3年后,楚庄王伐晋。一名战将主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这员战将所到之处拼力死战,大败敌军。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才知其名叫唐狡。他表示不要赏赐,坦承3年前宴会上无礼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举全为报3年前不究之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在别人犯错误的时候,不但宽容谅解,还委以重任,往往能让对方感恩戴德,为你效劳。这大概是这个故事对作为领导者的最直接的启示。而对于一般普通人来说,其意义就是日常生活中不要太较真,不要听不进去不同意见,要宽于待人,要“难得糊涂”,要给自己留有余地。所谓“让人一尺,度己一生”“退一步海阔天空”说的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曾经有一次参加一个写作班,老师大学学科教授,知名作家,但讲课这个问题,有学问与讲得好是两码事,听她的课偶尔会有不适用、没有针对性,甚至“跑题了”的感觉,学员课后交流,大家也都感受到了。但只有我,在学习群里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现在想想人家德高望重需仰视才见的人物,自己区区一个不入流的学员,做法就明显过了。
平时在一些小事上也爱较真,听不得不同意见,尤其被家人和朋友指责的时候,容易冲动,直接怼回去,导致或争执,影响了关系。比如一个叫古晨的网友爱抬杠,喜欢唱反调,相处十几年,一直不喜欢人家。比如家里,女儿说我做的相片墙不好,我听了心里极为不爽,立即就说“那我把他撤掉”。其实女儿就是那毛病,从不表扬人而且爱在家里发泄。还有前不久,大街上我在站台上等某路公交,结果有一趟车无视站点呼啸而过,我顿时气坏了,心理反应就是要投诉它。后来没等两分钟车就过来了,方觉是误会,是自己反应过度。
我的表现在较真上的另一个习惯,就是爱“讲道理”,这可能与我的职业教书育人有关。网上有个段子发人深省,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愿意听你讲道理,讲道理,只会让你和他们的关系变得紧张,跟朋友讲道理,是不想处了;跟领导讲道理,是不想混了;跟父母讲道理,是不想孝顺了;跟老婆讲道理,是不想过了;跟女朋友讲道理,是想要分手了。
虽然都知道应该需要虚心听别人的意见,但是很多时候,人性使然,其实是听不进去不同意见的。你跟别人讲道理,就意味着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对方当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自然心里会很不舒服。进而对你讲的,甚至对你这个人产生反感。
反省几十年风雨人生路,思想行为的许多不当早已根深蒂固,习惯成自然。今后一定牢记“绝缨宴”的故事,牢记“让人一尺”,不是让他而是让己,是“度己一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是退而是进。人生在世,要大智若愚,很多事情自己心里清楚就可以了,没必要说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