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无事,想着附庸风雅一下,便买了本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来看。看到虎妞难产祥子去找巫婆而不是去医院这儿,不禁大惊失色。这家伙是怎么回事?老婆难产,弄不好就是一尸两命,这天大的事,不去医院,去找巫婆,想着喝着巫婆给的纸灰汤就能逢凶化吉?这是脑袋被馿踢了吗?还是被门夹了?有病去医院这不是本能反应吗?真是个糊涂的祥子啊!还说什么有梦想的祥子,体面的祥子……
总之,对祥子的智商不在线,那是一顿骂一顿愤懑。可,骂着骂着,我突然想起来,祥子是19世纪末20世纪的一个农民啊!那时候的中国是怎样的中国啊,祥子又是一个不认识字没读过书的农民。以前的世界是怎样的呢?虽有史书记载,但,那都是大事件,以前的老百姓是怎样的老百姓呢?我们不得而知。那个时代已过去百年,我们无从得知。好在,那个时代的作家和文字还尽在纸上,我们或许能借助那些文学作品,来一窥祥子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样子—生病不就医只找巫婆。
生病不就医只找巫婆,在祥子生活的时代是普遍的老百姓思维。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同时代的作家的作品中,这种愚昧的民众思维,可以说是处处可见。萧红的回忆性散文—《呼兰河传》,注意哦,是散文哦。在《呼兰河传》中,萧红写到了“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是一位童养媳,12岁的花季少女,只因性格活泼好动,被自己的婆婆打成重病。小团圆媳妇重病,婆家并没有去医院就医,而是去请巫婆来跳大神,大神开的方子,不是用针扎,就是喝纸灰汤,最后还说要放在沸水里煮。最终,小团圆媳妇在沸水中被活活煮死了。
鲁迅的《药》,相信都读过也都记忆犹新。华小栓得了肺结核,终日咳嗽。华老栓不带华小栓去就医,而是相信只要吃了蘸有革命者献血的馒头就可以痊愈。结果可想而知,华小栓的肺痨,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最终在咳嗽声中死去。
生病不就医而去找巫婆,是祥子那个时代的民众的本能思维,以前对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没有多深的理解,只是当做名人趣事来记忆。现在想来,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是对那个时代民众思维现实的深刻把握!
以前的世界是怎样的?历史已远去,好在文学长存,为后人一探究竟提供了路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