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谈谈“变老”这件事

谈谈“变老”这件事

作者: 富察向阳 | 来源:发表于2024-06-27 23:58 被阅读0次

    若雨友在她的《年龄焦虑》一文中提到,很多人对年龄的焦虑可能是从对“变老”的恐惧开始的。“老”这个字眼总是和很多负面的、消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比如:年老色衰、身体机能下降,逐渐成为对家庭、社会无用的人等等。

    但是若雨又说“变老”也有其优点,比如脸皮开始变厚、对情绪的调节能力开始变强、化解矛盾的能力会提升以及有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等。

    对于“变老”这个事情的看法,我比若雨的年纪虚长了几岁,因此可能体会要更深一些。

    人在青少年时期,对于“变老”是没有概念,也是毫无感觉的。

    那个阶段,人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对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根本不可能去关注“变老”这个话题。而且那时候父母的年龄还不是很大,最多也就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病或者去世的时候,能稍微感觉到一点父母的那种忧虑和悲伤的情绪,但那些顶多也就像一阵风掠过一般,并不会对自己的成长造成太大的影响。

    而当一个人过了而立之年,尤其是年过四十以后,对“变老”的感受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这个阶段,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很多年,各种酸甜苦辣的滋味都尝到了,同时也看透了很多事情的本质,不会再有青少年时期那种天真幼稚的想法了。而且这个年龄的人,父母那一辈人已经步入老年,所以对“变老”的话题会格外关注,也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才会真正有若雨所说的那种年龄焦虑。

    然而,等人到了知天命之年以后,在“变老”这个事上反而会释然很多。

    因为人过五十以后,在事业上已经到了职业生涯的末期,距离退休时间也所剩无几了。这个年龄的人,很多已经体会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那种锥心和无奈的痛苦。他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既然无法抗拒,那就只能欣然接受。

    等到古稀之年以后,身体机能虽然在一天天衰退,但是社会经验、见识以及看问题的透彻度却是一生中的最高峰。

    这次媳妇住院,我在陪护的这几天时间里,就见证了人在“变老”以后的双重表现。

    媳妇所在病房一共住了四个人,其中她病床的左右两侧都是年过七旬的老人。左侧是来自瓦房店的一个老太太,右侧是家住市内西岗区的一个老爷子。

    瓦房店的老太太是心动过缓患者,每分钟心跳只有三四十次,正在等着做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手术。老太太由三个亲属照顾,分别是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外孙子。这老太太平时很少说话,就是躺床上睡觉,估计是为了节省体力。但是她有个毛病,就是每隔一两个小时左右就开始咳痰,一咳就是十来分钟,那一遍又一遍剧烈咳嗽的声音,让人听着心里很难受。

    西岗区的老爷子呢,看样子年纪更大一些,他是房颤患者,和我媳妇一样等着做消融手术。这老爷子是女儿陪在这里照顾,他平时也不怎么说话,偶尔会看看手机,更多的时候是躺在床上闭目养神。老爷子白天还好,但是晚上睡觉打呼噜时却很吓人,就是那种断断续续地,感觉随时都要上不来气的呼噜,听得人也跟着一起揪心。

    媳妇办理出院那天,我办完手续后回到病房开始收拾东西。这时病友家属们询问我住院费用以及医保报销比例的事,老太太和老爷子也参与到这个话题的讨论中。

    我惊奇地发现,这老太太和老爷子一扫之前那种病恹恹的状态,说话铿锵有力,看待事情的态度不卑不亢,并且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老太太也不咳了,满脸的笑容;老爷子端坐在床上,目光炯炯有神。

    “变老”其实更多是身体器官和机能的老化,这是自然规律使然,个人是无法控制和阻止的。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每个阶段都有别样的风景。“变老”以后,只要我们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放慢自己的脚步,对人对事多一些宽容和理解,释怀那些曾经的遗憾和不满,那就一样可以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谈“变老”这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we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