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个男孩和爸爸互动的小纸条感动了全网。爸爸是高中班主任,工作非常忙,每天早出晚归,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
于是,儿子把想跟爸爸说的话都写在纸条上,然后贴在门口或茶几上,纸条上既有他的心里话,也有他想问的数学题。
爸爸看到,就会在纸条上写下回复,父子两人虽不能“朝夕相处”,却可以通过纸条来交流。这种特殊的“陪伴”,让父子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陪伴的方式有很多,忙碌并不能成为父母缺席的理由。
即便陪伴时间有限,只要用心,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
有句话说得好:童年得到的爱,是未来生活的光。
童年时期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关注、鼓励和支持,亲子之间温馨、愉快的相处时光,会内化成孩子的心理能量,成为他一生的底气。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却经常以“爱”之名,包办、控制,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和期望,让孩子童年感到压抑和窒息。
因此,想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家长还需要学会正确爱孩子。
关于如何“爱”,鲁迅先生曾给出三个关键词,放到今天同样适用:
“第一,理解。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第二,指导。
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
第三,解放。
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
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总结起来,家长要通过学习和反思,平衡好这三个方面:
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尊重他的感受和想法;
教给孩子道理和生活技能,帮助孩子拥有适应社会的能力;
同时,懂得放手,给孩子自主权和适当的自由空间。
这样的爱,才是孩子需要的。
网友评论